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2022年度的“三农(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工作,提及到粮食生产、农副产品供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与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就业帮扶等等多个关键词,其中“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句话喜提“热搜”,在备受热议的同时也得到广大种植户的点赞与支持。
透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2022年中央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要严格落实耕地的“占补平衡”,在抓好粮食生产(2022年粮食总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同时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换言之,针对现阶段农村乱占耕地、撂荒耕地以及其它等等一系列的违规行为所呈现出的愈演愈烈态势,国家责令各地要严惩到底!
耕地占补不平衡
众所周知,耕地是确保粮食产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农业经济呈高速发展趋势的基础。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国际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粮食危机,而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在2021年再度实现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的目标,除了与一系列的惠农帮扶政策密不可分之外,18亿亩耕地的面积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保障!因此,耕地保护这条红线国家守得很牢。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以1400万亩/年的速度减少,撂荒、乱占的现象层出不穷,耕地占补并不平衡。以河南、山东粮食主产区为例,具体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其一,房企的“疯狂”圈地
为啥说房地产公司的征地、占地属于乱占耕地的行为呢?这个主要是从实际开发的与手中所握的土地资源不成比例的角度来看。在以追求高利润为目的的驱动之下,不少房企在手握现金流的同时也会疯狂“买地”,而其开发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拿地的速度,以至于不少耕地被征收占用以后迟迟未动工开建。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这些被“圈”起来的土地无故荒废。
另外一个方面,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卖地”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土地经济”高利润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县市一级的政府为了“口袋有钱”,不惜以出卖农户的耕地为代价来换取利润回报!殊不知,其在“占补平衡”的方面却并未苦下功夫,反倒是以“劣质”的土地来填补被占用的“良田”。毫无疑问,照此趋势演变,耕地浪费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其二,长期闲置直至撂荒
目前,小农经济模式依然为主流,在种地投资成本水涨船高且粮食收入难以维持日常生计的背景下,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大不如从前,大面积的良田长期闲置直至荒废。显然,这种局面所呈现的愈演愈烈态势不仅与国家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背道而驰,更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因此,针对耕地闲置及撂荒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在2020年相继发布通知,责令各地区严查耕地“非农化”以及“非粮化”的违规用地行为。
其三,农户私占耕地建房、种树
耕地禁止撂荒之后,农民为避免惩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目前来看,私占耕地种树的“羊群效应”凸显,不少农户紧跟并效仿,导致耕地非农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且,除此之外,在宅基地资源不能够满足农户建房所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私自改变农业耕地的性质来解决宅基地不足的问题。殊不知,农户这种私占耕地建房的做法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良田无粮”要追责
由此可见,无论是房企的疯狂“拿地”,还是耕地的长期闲置直至撂荒,又或者是农户私占耕地建房、种树的违规做法,均是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国家在强化“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的同时也要追查现存的违规滥用等问题,进而确保18亿亩的可耕地红线!除此之外,国家还将进一步对耕地保护采取强硬措施,如若在现实生活当中再出现“良田无粮”的情况时,则相关的责任人无论是流转方还是承包方,均可能要承担已经的责任。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小编再次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个醒:千万不要再做出任何与耕地相关的违规行为,撂荒也好、种树也罢,有类似问题的趁早整改!否则,一旦相关部门严厉追究,则农户要受的恐不只有警告与罚款这么简单,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失地”风险!因此,咱农民一定要重视,别再不当回事了!对此,你也可以将你的看法或建议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