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天津:守好“菜篮子”要有“金扁担”

2022年01月04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新年第一天,记者在走访本市多家菜市场时发现,菜的种类全了,价格也稳定了。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多项措施搞好冬季生产和供应,满足老百姓粮袋子和菜篮子的需求。在天津,相关部门从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确保质量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记者走访了本市菜市场、保供基地等场所,探访百姓的菜篮子是否得到了保障。

  菜市场果蔬储备量足

  居民张阿姨和老伴来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在蔬菜摊前细心挑选,一旁的小拉车里装满了牛羊肉、山药、土豆等食材和新鲜水果。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菜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营给百姓吃下了“定心丸”。“两节期间,我们菜市场不打烊,确保节日‘菜篮子’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百姓每天都可以买到最新鲜的年货。”库农天下友谊菜市场负责人刘俊彦说,目前菜市场的各种水果、肉类、蔬菜、粮油等节日消费大宗产品的进货渠道畅通、货品储备充足,各个摊档基本保证营业,能够满足市民需求。

  在市民王大姐的印象中,小时候一入冬,就要存上200多斤的大白菜一直吃到转年开春。“现在好了,想吃嘛买嘛,随时随地都能买到。”王大姐说。

  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深有同感的可不止前来采购的人,就连商户感触也很深,卖了26年菜的孙阿姨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卖菜的时候,都是大批量的,品种也少,顾客买一次要吃好多天。”孙阿姨说,这些年,菜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孙阿姨的小买卖更是越干越起劲儿,就在前些年,家人也从老家搬到了天津,卖起了果蔬粮油。

  按以往规律,每到节假日前夕,菜市场每天登记和查验商户的进货凭证,和后台交易数据的实时更新,实时掌握供需情况。对于实时变动的供需,菜市场管理方准备了应急预案。一旦菜市场商户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会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去跟产地包括上游的供货商做一个产销的结合,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市场供应。同时,我们会有自己配送的冷链车,当市场出现了货物短缺的时候,我们会立刻派我们的冷链车,拉上相关的储备物资,到达市场进行补充。”刘俊彦说。

  蔬菜源头如何保量?

  武清区河西务镇小沙河村的兴有果蔬种植合作社,有200多亩种植基地,目前,棚里种植的菠菜、芹菜、快菜等十多种蔬菜已经陆续进入采收期。“每天早上9点摘菜,一直到下午四点,一天摘两三百斤。”小沙河村兴有果蔬种植合作社种植户贾安娜说。“每个人每天最少也得收上一百七八十斤菜,一亩地产量在三千多斤。摘完就拉去菜市场了。”种植户刘站坤说。

  种植户黄顺锋告诉记者,摘完的菜超不过两三个小时就能运输到菜市场。合作社1000个种植户采摘出来的菜全部销往菜市场。眼下别看是冬季,棚里的菜基本上摘多少就能销售出去多少。眼下,产量上来了,供应量足了,59岁的种植户刘海龙别提多高兴了。回想起早年间,他种出来的蔬菜成活率可远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育苗。成本大、风险高,产量却怎么都上不去,这可让老刘常常发愁。“不懂技术,自己研究。苗出来以后,一棵一棵倒。”老刘说,3000棵的苗,到最后勉强能存活下来1000棵,这1000棵苗不一定都能种出菜来。最少的时候,只能剩下500多棵用来种菜。这还是情况最好的,如果遇到天气等特殊因素影响,还有整棚苗都死的情况。到最后,只能是买现成的苗种植。

  2016年,天津市农业部门启动现代都市型农业蔬菜集约化育苗补贴项目,补贴对象和标准是对全市所有合作社、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购买使用集约化蔬菜苗给予果菜类每棵苗0.15元、叶菜类每棵苗0.08元的补助,连续补贴3年。小沙河村不少村民就是最早享受到福利的种植户,老刘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共有8个棚,以前每年的种植种类单一,自从不用他自己育苗了,想种什么菜就买什么苗。“收入比以前自己育苗要翻三四番呢。”老刘说,有补贴是好事儿,可毕竟只有三年,三年以后,再想买苗可就是原价了。对于村里绝大多数种植户而言,嫌贵,可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自己育苗,他们又害怕成活率依旧不高。要想用上价格合适、品质又有保障的苗,还是要在本村育出好苗来,土生土长的小沙河人郑学伟两口子决心试试。“父母靠自己育苗种菜,把我们供读下来。当时看到他们那一代的人又育苗又种菜,收成又不好,我就有了回农村改变种植模式的想法。”武清区河西务镇小沙河村兴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学伟说。

  就这样,夫妻二人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小沙河村,他们商量着,既然村里的种植户大多选择的是买现成的苗种菜,那就不如专攻育苗技术。可是,郑学伟本科学习的是电子信息自动化专业,和农业跨度很大,仅仅凭借着一腔热情,初来乍到,没有资金、没有相关技术,两口子碰了一鼻子灰。“老百姓不认可,他们就说你一个没种过菜的孩子,怎么可能育出来好苗呢?”郑学伟两口子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他们只能一遍遍的试验,反复育苗,可是,却屡屡失败。“有一年,我们有一个400万棵的西兰花订单,就在马上定植的时候,出现了病虫害。”郑学伟说,西兰花订单投入了夫妻二人将近五万块钱,这是他们全部积蓄,再加上赔给种植户的苗钱,一共损失了八万块钱。这件事给郑学伟的打击很大,她一度怀疑自己。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气馁,郑学伟说这次失败只能说明技术还不够成熟,她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打那儿之后,她一边实践一边请教农业方面的专家。郑学伟说,有了技术上的保驾护航,他们有了尝试的勇气。

  一次,郑学伟在做西红柿番茄育苗的时候,正好赶上夏天。那一年,雨特别大,郑学伟的30个棚几乎都淹了。当时棚里的积水将近30公分,农业专家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郑学伟他们一起人工排涝,用了三天时间把水排净,及时挽回了损失。郑学伟说,专家除了帮助他们排除险情,平时在技术方面也经常指导。“为了提升我们的技术,专家们不仅和我们进行交流,还带我们去山东大一点的种苗基地学习。”目前,合作社扩大了育苗基地的投入,已经发展了50亩的育苗基地,生产的优质种苗,为周边村镇的规模化蔬菜种植提供了支撑。眼下,合作社不仅育苗,还成为了天津农业部门的蔬菜保供基地,承担着生产蔬菜供应市场的任务。前些天,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综合协调工作组的郭向华走访各个蔬菜保供基地,查看蔬菜长势和种植情况。“天津规模比较大、保供能力比较强的基地纳入保供基地管理,我们随时掌握保供基地的生产情况,确保蔬菜随时能够供应得上。”郭向华说。

  为了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提高天津的冬季蔬菜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菜篮子供应,2021年,全市共筛选出了128家、约4万亩高标准设施大棚作为蔬菜生产保供基地,以生产速生叶菜为主。为了让这些保供基地能够生产出更多让老百姓放心的放心菜,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保供基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科学安排种植茬口,来保障各类蔬菜品种能够错茬、均衡地供应市场。依靠设施农业,逐步补齐蔬菜在冬淡季短板按照计划,到“十四五”末,天津将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冬淡季蔬菜自给率将由2020年的15%提高到40%以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