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大地静谧,农牧行业从业者也开始细细盘点一年的得失。回味秋风起时的饲草香,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的层层梯田上,广布的苜蓿、燕麦等各类饲草仍在回忆里摇曳生姿。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2021年收获的季节——
“种饲草好啊!往年种豌豆一亩地最多收入300来块钱,现在我们的土地租给他们种饲草,既有土地流转费收入,还能在基地干活儿挣工资。”正在收割饲草的袁家庄村村民袁德义告诉记者。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4月,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在东牧湾正式启动,标志着乐都区在此打造的生态大牧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东牧湾那时已经流转了近7500亩(1亩≈0.067公顷)山地,通过整理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基于种植的优良苜蓿等饲草,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有机肥还田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高端、绿色、生态农牧业产业基地。
种植好每一株草
2021年9月,在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苜蓿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这些苜蓿长势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差别。原来呀,这些是不同的苜蓿品种,是东牧湾依托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开展的种植试验。
“我们在省级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从全球引进52个苜蓿品种,包括4个国内品种。通过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对土壤的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它们的长势、营养价值等,最后选出最适宜当地生长的苜蓿。”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珑介绍说。
海东市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为了让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除了确保品种的优良,东牧湾还积极推广苜蓿旱作覆膜精量穴播这一国内领先水平技术,这种方式,种子用量减少,还能灭杂、保温、保墒等,让地里产出的苜蓿品质更好、蛋白含量更高。
“经过农牧科技工作者近20年的努力,青海已经告别了不能种植苜蓿的历史,而旱作覆膜精量穴播则把苜蓿种植推向了更高的层次。”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告诉记者。
有了好品种好技术,当然还要有人才来支撑。东牧湾引进了省内外著名饲草专家,“三区人才”、在校研究生、饲草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等36人组成了专家团提供技术支撑,从事饲草试验筛选最佳配方、高效转化及优质苜蓿饲草对肉牛肉质改善的研究工作,培育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适应性、抗寒性强、产草量高的苜蓿、玉米、燕麦等高蛋白、高能量优质饲草品种。
“我们还加大饲草生产机械化,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推进,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和化肥零使用。实现苜蓿高效生产,亩产优质鲜草2.6吨。”陈永珑说。
据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师杜江介绍,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已完成30亩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和1000亩示范展示基地建设,通过协同推广,把好技术推广到基层,并充分运用到基层,将提高苜蓿饲草产品质量、产量和种植效益,带动周边农户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区苜蓿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东牧湾现已成功种植多个品种的高效优质苜蓿4700多亩,建立种植饲用玉米、燕麦、禾豆混播饲草等基地2000余亩,同时建设完成1万立方米高标准青贮池,饲草产业精深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解决制约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养殖好每一头牛
下大力气推进苜蓿高效生产,为的是啥?当然是为了养殖好每一头牛!
东牧湾种植的苜蓿全部加工成半干青贮草,直接喂养自己基地养殖的牛群,从源头把好品种品质关,以安全优质的饲草喂养确保牛肉品质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在东牧湾的饲草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加工好的饲草进行打包。机械快速运转,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打包好一个饲草“面包”暨半干青贮草。
“这样更有利于存储,营养价值也好。”青海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徐可告诉记者。
这些饲草最终被送进了东牧湾的养殖场。走进现代化的养殖场,只见牛群或是安逸地听着音乐,或是悠闲地踱着步子,或是闭眼享受按摩棒的按摩,时不时低头嚼食甘美的饲草。
在这里,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营养膳食表”。除了苜蓿加工而成的半干青贮草,还有“精饲料+粗饲料”“青饲草+青贮草+干草”“苜蓿+玉米+燕麦草”等不同比例的配方,满足了不同牛群对能量、蛋白、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全价需求,为生产出高品质、绿色、生态、环保、有机的高端牛肉奠定了基础。
有了优质饲草做保障,东牧湾还致力于优良品种肉牛的引进和自繁自育。
“这是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手段。”陈永珑告诉记者,通过引种进口了优质的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基础母牛300头,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杂交改良技术扩繁养殖高产肉牛1000多头,结合青藏高原特色牦牛错峰育肥技术,目前达到年出栏2000多头。还通过畜棚温度调控、自动饮水加温和日粮调配等技术,提高了肉牛现代模式的养殖水平。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徐成体说,近20年时间,苜蓿种植面积从最初几百亩,发展到如今十万亩,“希望通过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进一步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饲草,为畜牧业发展夯实基础。
加工好每一块肉
“我们牛肉的价格一公斤在236元至436元,企业品牌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陈永珑介绍,而价格之所以能高出市场价几倍,正是因为从饲草种植、好牛养殖到好肉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生态、绿色、健康。
在生产端,从品种牛引进、养殖、屠宰,到排酸处理、智能化分割剔骨,需要经过祛虫防疫,灭菌净化,无菌生产的多道环节,强化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在销售端,肉牛养殖和生产全过程做到了可追溯,并与邮政、顺丰等快递服务公司合作,形成一条覆盖全国、点对点服务上门的完整销售通道,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随之提高,为市场拓展带来信任溢价。
陈永珑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绿色无污染,企业不惜成本,将活体牛运输到省外高标准无菌生产线屠宰加工。目前企业也实现“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加工”的模式,以此更好地保障冷鲜肉及肉制品品质。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口感,对牛肉产品的需求呈现层级分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高品质牛肉类产品。
东牧湾开发出的“战斧牛排”“牛小排”“西冷牛排”“上脑”“牛腩”等“牛”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2021年的中秋、国庆期间,与上海爱匠、中国信达等企业达成合作,订购量达到了2.5万公斤左右。
在日常运营中,东牧湾致力于品牌打造和平台搭建,通过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全国各地的销售点,把高端牛肉产品卖到了北上广、合肥等城市。
“牛肉好,但好在哪里?这个不是只凭感观和口味儿,需要数据来支撑。我们已经做了五年相关实验,正在制定企业标准,牛肉检测指标达到63项,最终通过数据来说明我们加工的牛肉为什么好。”陈永珑说。
从田间地头的一株草,到牛棚里的一头牛,再到餐桌上的一块肉,东牧湾不仅拓宽了发展路子,带动了周边农户20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也因此开辟了青海东部农业区“饲草——肉牛——高效”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乐都区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