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项目为王激活乡村

2022年01月17日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我们现在只是搞了一个试点,但是能看出来效果非常不错,解决了周边50余名老弱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而且有6万多元集体经济收入!”记者到访汝州市寄料镇泰山庙高效农业试点采访,泰山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强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寄料镇以坚持灾后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不误”,疫情防控、项目建设“两手抓”为原则,聚焦“项目为王”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连日来,在该镇张坡村、温楼村、周庄村、闫小寨村、妻贤庄村、南程庄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

  寄料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完成1万亩,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雏形,达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强力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截至目前,该镇已钻探完成深水井4口,路基勘测、水塘修复、电网架设、灌溉管道铺设正加紧建设。

  灾后重建蹄疾步稳

  纸坊村扶贫车间一侧,一台挖掘机正在给公路外侧挡土墙输送混凝土,十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工人用铁锹铲卸、铺平,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这个扶贫车间紧邻河道,河岸上原为农田、住宅等,以浆砌片石挡土墙作为防护。7月20日连强降雨突袭汝州,导致河水暴涨,原挡土墙几乎全部冲毁。汛期过后,寄料镇结合地形、地质情况,以及综合条件,在原址开工建设河坡防护工程,以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寄料镇党委书记高项冰说,为及时修复水毁工程,确保度汛安全和群众生活、生产需要,镇里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先应急、后长远”原则,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水毁工程修复,目前,已应急修复道路116处、桥涵64处,基本解决了村组道路通行问题,重建和修缮房屋194户,现已全部竣工。

  生态修复工程显成效

  寄料镇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去过度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恶劣。

  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保护环境,该镇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建设,让工矿废弃地披上“绿色外衣”。

  据悉,该镇正在对寺沟自然村、寄料自然村、高庙皮沟自然村、炉沟村等地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修复面积约13公顷,全部修复后将新增旱地1.94公顷、乔木林地2.86公顷、灌木林地6.31公顷、其他林地2.25公顷。

  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泰山庙高效农业试点由泰山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泰山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目前,一期已建设占地17亩的塑料大棚基地,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计划年底前再建10个塑料大棚。

  宋强说,通过推进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种植道路,使高效农业试点成为汝州及其周边县市重要的反季节蔬菜输出地,巩固集体经济,有力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走进徐庄村扶贫基地里的汝州市瑞沣达包装有限公司,32名工人有的分拣整理废纸,有的粉碎打浆,有的压模转运,有的定型剪裁,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现在能在扶贫车间里打工,离家近,一天有近100元收入。”徐庄村脱贫户张跃敏说,自扶贫车间进村后,她做到了就业挣钱、照顾家庭、干农活“三不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