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大局,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芯片的“芯片”,没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安徽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我们要积极推动安徽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
摸清摸实现有家底,强化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种业科技原始创新的源头,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要求,安徽积极做好种质资源调查、登记、保护主体确认工作,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家底,有效收集和保护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
2019年以来,安徽78个普查县和10个系统调查县的普查和收集行动已基本完成。目前,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地方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收集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省保存种质资源约6万份,入国家种质库(圃)资源6391份。建有水稻、油菜、玉米、棉花、蔬菜等种子资源中、短期低温库,茶叶、果树等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国家野生大豆、野生茶树、中华猕猴桃等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13个,占全国的6%;建有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47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3个、国家级畜禽基因库1个;创制新安S、荃9311A成为国内杂交水稻两大优势不育系,全国配组品种近百个,通过审定品种40多个,推广面积近亿亩;推动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畜禽保种中心。
聚焦聚力关键技术,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
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安徽统筹谋划现代种业基地建设,通过“育繁推培服”实现“一地一种”,逐步构建了以合肥为中心、贯通全省的种业繁育基地;以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以及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依托,突出生物育种基因技术,加快高通量精准鉴定、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特异基因发掘和基因编辑应用等研究。加强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攻关,促进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技术升级换代与叠加整合,推动精准化、智能化、工厂化种业革命。组织实施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强化机制创新,推进产、学、研、推深度融合,聚焦主导品种、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共性问题。近5年,共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487个。目前全省已建立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240万亩,认定了13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年产各类农作物良种9亿公斤,良繁面积和制种总量占全国的13%和14%,不仅满足省内需求,还向国内外市场供应良种1.5亿公斤,成为全国种子出口第一大省。同时,大力实施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
推深做实揭榜挂帅,突破人才资金机制障碍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和解决种业之“芯”的核心。多年来,安徽全面加强种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了种业人才资源库,配套科学的评价、考核、认证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鼓励种质技术研究人员创新,逐步打造了一支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比如,列出“卡脖子”问题清单,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用“英雄帖”“军令状”鼓励激励技术人员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种业重大专项原始创新。改革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围绕企业主体培育,针对有优势特色的种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全球50强、全国10强或50强的企业。目前,全省共有农作物种子持证企业230多家,农业农村部核发的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0家、省级核发企业62家,其中有安徽荃银高科、合肥丰乐种业2家上市企业,涌现出皖垦种业、安徽隆平高科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子企业,2020年实现种子销售收入65亿元。同时,还设立了2亿元以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龙头企业培育、育种创新、良种繁育与推广等,并积极利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158”行动、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产业基金等现有政策,向种业发展倾斜。
立足种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一重大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以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需求,聚焦种业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突破“最先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守好种业之“芯”,为中国种业振兴贡献安徽力量、安徽智慧和安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