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年关,安徽省定远县西卅店镇幸福村村支部书记李树旺依然忙碌在工作一线。趁着村里外出打工农民春节返乡之际,他带着村干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农地管理政策:“以后自家的农田可不是想种啥就种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是永久性基本农田就只能种粮食。如果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象,不仅村民本人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包括包片的‘田长’也要被连带。”身为幸福村的村支部书记,李树旺的“田长”职务是从去年开始增加的“新帽子”。起缘于他所在的定远县在探索“田长制”改革。
在幸福村村部门口,记者一眼就看到“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宣传横幅;在办事大厅的入口处设立了有关田长制的显著标识牌,包含田长姓名、联系方式、职务任务、分包区域示图和土地现状图。村级田长、网格副田长落实日常网格化巡查责任,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每周不少于两次巡查、检查,确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
“通过这一年多来的宣传发动和工作开展,村民们对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村委委员、副田长李少站告诉记者,去年4月份,他在前李村民组巡逻时发现种粮大户李孝勇的承包地里正在铺地膜。原来李孝勇听说种植中药材比较效益高,便购买了菊花苗试种20亩。李少站当即上前阻止并及时上报镇党委,并向李孝勇详细介绍了国家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刚开始劝阻时李孝勇不听也不信,认为农田只要不栽树,栽啥都可以。李少站三次上门后才做通了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予以理解,主动挖出菊花苗并恢复了粮食种植。
“多亏了田长帮我把地流转出去,每亩地还增加了400多元的收入。”73岁的村民王学告诉记者,孩子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地自己也种不动了。去年春天他从外面折了些柳树条准备在承包田里插栽。还没种上两三棵就被包片的“田长”发现制止。在得知老人家是怕土地闲置浪费资源后,村干部帮着他把土地流转给其他种粮大户。
“我们镇北部山地较多,一直以来有栽树习惯,加之近年来群众大量外出,耕地弃耕现象较多,多数栽上树,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加大。田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耕地保护工作明显得到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土地意识增加,乱占耕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去年巡查发现占农田挖塘3起,栽树19起,建房1起,均被现场制止,并督促整改到位。”西卅店镇党委书记、“田长”尤胜奎介绍说。
据悉,定远县率先把田长制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加大对田长制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田长制工作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对成绩突出的乡镇给予100—200万元资金激励。对镇村田长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对耕地保护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方面予以优先。同时,对工作不力的依规依纪进行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