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用“长牙齿”措施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2022年02月28日 来源:农视网

  三农快评

  若要子孙吃得饱,耕地保护要趁早;守住土地,就有粮仓……这些耕地保护的标语道出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供养十四亿人吃饭的耕地只占了国土面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耕地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保护方面着墨较多,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

  一是保障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证耕地数量首先需要“定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其次需要“定位”,要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哪块地是耕地、哪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要做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第三则需要“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刚性指标,进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将耕保工作做实做严。

  二是提高质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监管保护。耕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的质量安全。提高耕地质量,一方面要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提升耕地的质量。另一方面抓黑土地保护,积极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此外,在提升原有耕地质量的同时,还要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让补充耕地的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

  三是严管用途,强化耕地的用途管制。耕地转化不能随意进行,要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对于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同样要严格地管控。耕地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种植,要严格落实利用的优先序,使耕地首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的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只有保障耕地的最基本用途,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四是挖掘潜力,增加耕地面积。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地开发为耕地,对于一些具备开发条件的空闲地、废弃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设施农业,破解对耕地、光热等资源的约束。

  耕地安全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好这18亿亩的饭碗田,抓稳抓牢粮食生产这个“命根子”。

  三农快评——从三农角度看问题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编辑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仪修稷

  视频剪辑丨王玉琪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