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尉氏县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的小麦进入返青期。
“现在地里有了5G基站,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就把活干了!”2月28日,种粮大户陆爱东轻点手机,远处地里喷灌设备自动打开,水雾均匀地喷洒在麦田里。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近年来,河南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个具体行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原粮仓”根基更加稳固,粮食更加充盈。
“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把更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说,河南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质量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绩效、资金分配直接挂钩,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开展。
河南省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建后管护等10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技术路线、建设模式、项目实施、建设规范“五统一”,使项目建设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促进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节本增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累计投入105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位居全国第二,累计新增粮食产能230亿斤,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了强力支撑。2019年以来,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得激励表彰的省份。
“现在,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幸福说,2022年河南省要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50万亩以上。到2025年,累计建成8759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河南省按照亩均超过3000元的投资标准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黄幸福说,“截至目前,共打造9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建成54万亩、在建38万亩,基本实现了产粮大县全覆盖。”
与一般项目区相比,示范区哪里“升级”了,“高”在哪?3月1日,站在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沟渠旁,种粮大户邱守先说:“首先农田基础设施再升级,有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稳产高产。过去小麦亩产八九百斤,现在亩产一千三四百斤。”
自走式节水灌溉机张开“臂膀”配合灌溉,农情监控平台监控虫情、病情、墒情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高科技省时省力、节水节肥,我一个人一部手机管理2000多亩地也不费劲。”邱守先夸赞农田里隐藏的高科技。
黄幸福说,示范区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未来和方向,推动高标准农田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夯实了粮食稳产高产根基,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全省筑起了一座座“金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