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广场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株株红枣树迎着和煦的春风摇曳,亭台、小桥、水车似乎也灵动了起来,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康住宅沐浴着春日的阳光,一派春和景明的景象。
近年来,高台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县委“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目标,探索推行“三联四保”融资模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描绘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搭建“三联”平台,破解“怎么融”
走进南岔村村民王兵国的家中,两室一厅装修得简约而温馨,家具、厨卫擦得锃亮。“我的这个房子70平方米,2019年5月开始修建,10月份交工,连装修总共6万块钱就住进来了。”王兵国告诉笔者。
今年58岁的王兵国一家在原先的老房子里已经住了28年。“一直想着建新房,但细算一下盖一院房子少说也得十几万块钱,不敢动工。”王兵国说,“县上出台了修房子的政策,我一下子有了信心,自己掏3万,贷款12万,从第4年起每年偿还本金1万元,压力就不是太大了。”在高台县,像王兵国一样享受政策新建、改建住房的农户达到1万多户。
为有效破解村庄建设和农房改造提升“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高台县积极探索建立了农户、银行、政府三方联合融资模式,以县农投公司为主体,将全县19座水库的水费收费权作为抵押,向国开行甘肃分行、省农商银行高台支行申请“乡村振兴农村房屋改造项目”中长期贷款,委托县农商银行向新建、改建住房户放贷,政府全额贴息、农户逐年偿还本金,为人居环境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
创新“四保”模式,破解“怎么贷”
巷道镇东联村二社村民朱多伦一家,本就家庭经济拮据,朱多伦又眼疾严重,收入来源主要是老伴种地和打零工,以前从不敢想修房子的事。但在县上“三联四保”政策的扶持下,朱多伦一家在2020年底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高台县委、县政府与银行反复研究、协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推出了县农投公司总担保、群众联户保、农户三权保、亲情签字保四种担保贷款模式。县农投公司作为总担保对国开行贷款统贷统还,农户可联合3户担保,也可用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抵押担保,农村留守老人和其他特殊农户由子女签字担保,贷款人年龄放宽到65岁,并简化贷款流程,确保修房子的农户都能贷上款。近三年,高台县已累计向农户发放贷款3.23亿元,政府贴息2156.03万元。
严格规范程序,破解“怎么管”
为了把好房屋修建的质量关,高台县制定了落实农村房屋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县农投公司申请办理贷款,县农商银行严审农户资信情况、代持管理“三权”抵押,项目资金和农户自筹款经履约人结算账户后,归集农投公司专户管理,各镇分设专户,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支付,形成了“镇村归集农户自筹款——农投公司归集资本金——国开行依托农商银行网点放贷——农投公司统一管理——向镇专户分期拨款——镇村根据建设进度向承建方付款”的运行模式,确保了专款专用、规范运行。
强化项目监管,全面落实新改建房屋规划、标准、政策、指导、监督“五统一”要求,实行农户改建房建材物品采购准入清单制度和全过程合同制管理,各村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施工,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工程。
同时,该县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集中连片新建示范点的水电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带动全县新建房屋3531户,改建房屋6810户。协同推进产业发展,连续14年出台政策扶持蔬菜、制种、草畜等主导产业发展,建成供港蔬菜、设施西瓜等5000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13个,累计建成前进牧业5万头奶牛、众一10万头生猪等规模养殖场区295个,带动全县蔬菜、制种产业面积稳定在17万亩、15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7.64万头只。
如今的高台农村,入目皆是绿,移步皆是景。一个个美丽村庄、一个个灿烂笑脸,生动诠释着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