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小麦返青的关键时期。在安阳市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施工现场,埋设涵管、建设实验基地……现场机械轰鸣、热火朝天,平均每亩投资2600元的广润坡高标准农田提质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广润坡地处安阳县、汤阴县境内,是汤河滞沥缓洪洼地,自1956年开辟为滞洪区后,曾多次分洪运用。当地人称:“四十五里广润坡,鸟儿不筑巢,兔子不搭窝。”这里虽然也属于高标准农田,土地肥沃,但因地势较低,容易被淹。
为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彻底改变广润坡现状,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安阳市于去年11月将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纳入高标准农田提质建设项目计划。该项目涉及安阳县瓦店乡、高庄镇,汤阴县菜园镇、古贤镇4个乡镇65个行政村,同时建设豫北地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区和中科院农业实验基地,计划总投资3.724亿元。
位于项目核心区的科技数控中心,是确保广润坡项目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科技“硬核”。为配合做好项目科技措施的应用管理,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组建了由48人参与的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项研究团队,根据需要随时到田间地头指导。正在麦田里查看苗情的冯璐、雷亚平、熊世武都是该所智慧农业团队的成员。
“在这片高标准农田上,准备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融入信息采集、图像识别、无线传输、自动控制、预警防控等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多项技术将首次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副研究员冯璐说,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通过大系统平台实时掌握小麦、玉米等作物生产的关键数据,哪块田里缺水了、土壤是否该追肥了、有没有发生病虫害,在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点点鼠标就可以实现肥随水走。
在项目施工现场,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刘更民几乎“长”在了工地上,时刻紧盯项目进度。据他介绍,这个项目将统筹运用平移式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卷盘桁架式喷灌、自动伸缩喷灌等8种灌溉模式,全面实现规模化经营、数字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耕地质量的再提升,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的粮食产量将年新增2520万公斤,年节水846万立方米,年节肥2338吨。
晚上8时许,广润坡项目指挥部依然灯火通明,安阳市、安阳县、汤阴县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高庄镇、瓦店乡、菜园镇、古贤镇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施工方代表正在开会。这样的碰头会自指挥部成立以来,每晚召开一次,目的就是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坚决不过夜。
去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安阳市积极申报灾后重建项目,决心集中连片打造安阳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其中包括建设全省唯一的66.7公顷无人农场,将有力保证安阳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
从传统农田到高标准农田,再到高标准农田提质,当地农户见证了广润坡这片土地的变迁。瓦店乡党委书记李晓波说,将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浇地,整夜在麦田里一个人看4个水泵浇地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十四五’期间,安阳市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2万公顷,今年将实施建设2.5万公顷。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提质建设,将确保安阳提升粮食产能,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安阳市委副书记黄明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