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自给率事关粮食安全。扩种大豆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大豆种植将达到685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积极的扶持政策,让农民种豆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更盼望着丰收后能卖个好价。
“卖好价的关键是提高大豆附加值。产业链越长,大豆的附加值越高;产业链越向高端攀升,产业体系就越强壮,市场竞争力随之强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助力作用也就越明显。”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杨说。
大豆产业链延伸有多长
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今年种植大豆5000亩,预计产量在200万斤左右。该村的大豆蛋白含量在40%以上,质量没的说,单从卖豆上说,售价还不算低,但村民也都有小小的遗憾——一种一收一卖,一年就过去了,终究赚的还是小头儿。 “与深加工产品比起来,原粮价格还是低。” 该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有个振兴小村的大豆梦:开个加工厂,把大豆真正的价值都“榨”出来,都留在村里!有了好产业,村民也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大豆深加工产业链到底能延伸多长?最终会产生多少附加值?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内双螺杆挤压机前,3名科研人员或在进料、或在查看参数和产品状态。超高压均质机旁,科研人员则在调整蛋白质性质……据悉,该中心承担了国家和省里多项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如韩天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十四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宗油料绿色加工及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科技助力大豆种植与功能型豆乳粉加工关键技术一体化集成创新”等;此外,中心还与省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大豆深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已经逐渐趋于系统化与结构化,延伸出来的商品近千种。”李杨同时也是这个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介绍,大豆分为传统和工业两种加工方式。前者分为发酵和非发酵,主要做成腐乳、酱油、豆腐、腐竹、干豆腐等,目前南方很多乡村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产量。
工业加工方式则是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榨油后的豆粕要脱溶才可进一步加工,脱溶分为高温脱溶和低温脱溶。“高温使豆粕中蛋白质变性,只能成为饲料。饲料作为产业链终端,价格与市场其他饲料价格相差无几,最好的饲料价格也只比原粮价格高出1.2~1.3倍。”
低温脱溶则是关键中的“王道”!李杨说,低温脱溶后蛋白没有变性,一种可做成浓缩蛋白,主要作为精细饲料,或是添加到食品中作为营养强化剂;另一种则是分离蛋白,功能强、用途广,是很多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做到分离蛋白这步,大豆价格能翻10倍;再延伸,可以制成食品类或其他用途的大豆蛋白肽,用途广泛,衍生产品也随之增多,此时价格则翻到大豆价格的100倍以上。
目前产业链延伸“卡”在哪儿
在对黑河市、绥化海伦市等地市调查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在我省一些大豆主产区开设工厂,其中不乏知名产品,但目前工业化全豆制品深加工止步于豆粉,且效益较为突出的企业屈指可数。此外,我省榨油企业产生的豆粕,受技术条件限制,只能采用高温脱溶,所以豆粕只能用作饲料,产生效益不高。
业内人士表示,低温脱溶技术在山东等省已经非常成型,但建设分离蛋白厂和浓缩蛋白厂需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由于投资大,又缺少有效融资手段,所以一直没有企业建厂;产业链延伸越长,利润点越高,产品销售压力也越大,正因此需要更加专业的销售团队,但我省缺少这类人才。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王恒永表示,目前我省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显著,以黑河为例,油脂加工企业虽多,但规模小,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
这“题”到底该咋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正自上而下积极解决这道“题”。
政策方面,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也积极作出回应,新举措不断,其中之一就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日前更是出台《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显然,发展大豆产业链延伸进入黄金期。
同时,各地市也已经行动起来。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表示,今年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来到本地建厂,助力当地大豆深加工;黑河市除建立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机制外,还将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如五大连池的种业、嫩江的加工企业等,同时将大豆冰淇淋等产品作为提升附加值的突破口,助力大豆全产业链发展。
如何破解资金难?李杨认为,目前,豆制品分离蛋白产业链延伸后的加工中心主要以山东为主,而品牌建设和销售团队的“狠角色”在广东省,作为原料基地,我省可以通过顶层进行设计和沟通,与其他两地形成区域联合,“三强联手”共同制定项目方案,吸引投融资。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则是提升原粮销售价格的手段之一。据了解,目前我省因缺少大数据平台支撑,各地未能清晰地将大豆种植品种分类,销售主流仍是散户,没有形成规模。
李杨建议,农业农村有关部门应建立大数据库平台,将各地大豆种植品种进行归类,让购买方在大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地了解各地市大豆种植详情,最终形成大宗商品,形成合力销售,以赚取更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