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6亩土地租给了合作社,每年不仅能拿1800元土地租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每天也挣得到100元,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3月30日,在桐城市龙腾街道白马社区,正在给油菜田清沟沥水的46岁脱贫户项宗国,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实惠,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也担心,多少都会有些顾虑吧。”项宗国说,当初流转土地时,也有一些疑问:流转土地的老板实力强不强,他发展的产业能不能挣到钱?当然,最关键是:租金能不能拿到?“那现在肯定是不担心了!”
王诚正用两驾无人机对油菜进行病虫害防治
2008年4月,王诚初次萌生了在土里刨金念头。于是,放弃了城里安逸的生活,来到白马社区找些村民放弃的零散土地进行耕种。“开始都是自己单枪匹马,也就是小打小闹。”
改变发生在2011年5月的一天。那天王诚去田野播种,看到有几片农田长满了杂草,荒在那里。他与家人商议获得支持后,便把别人荒废的农田流转过来,于2011年12月成立“白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刚开始,合作社只有土地80亩。逐年扩大流转面积,现在合作社土地1400余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与水稻—油菜两季轮作,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管理。
随着零散的闲置耕地,高效运作起来,如今,王诚合作社也已初具规模:年产稻谷200万公斤,年产菜籽油4000多公斤,年销售额375万元,净利润70万元,成为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核心示范区、省级示范合作社、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桐城市富锌稻生产核心示范区。王诚本人还获得了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机推广奖”以及桐城市农村产业带头人的称号。
合作社的兴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项宗国就是其中一员。因为肢体三级残疾,他不能外出务工,一度收入微薄。王诚得知他家情况后,主动联系项宗国,聘请他到合作社务工。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劳动力缺乏,这是一个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白马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中余告诉笔者,为了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通过协调沟通,把闲置土地整合起来,流转给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避免了土地荒废,还为村民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农民不仅能从土地流转金中受益,还有土地入股的分红金和务工薪金。”
截至今年3月,白马社区共有1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有2100亩土地流转出租。而像项宗国一样,在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常年务工的有6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3万元。还有季节性用工4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2万元。
在龙腾街道望城村,类似的“赚钱顾家两不误”“租金工资两头拿”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地脱贫户林华全所工作的桐城市丰年家庭农场,同样采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管理,在流转的土地发展高效的、现代的农业。如今,丰年家庭农场常年务工的有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3万元。还有季节性用工4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2万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行农场化、设施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龙腾街道农业站站长刘伟介绍,现在该街道17个村(居)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达58家,流转土地2.6万亩。“在这些曾经闲置或是低效利用的土地上,高效而现代的农业正在发展壮大起来,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