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劲吹,河洛大地生机盎然。
宜阳县的乡贤张娟娟返乡创业建鞋厂,带领留守妇女奔富路;孟津区的乡贤吕妙霞用反季草莓辐射带动5000余名农民就业;洛宁县罗岭乡将乡贤返乡创业园定位为洛书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爱和小镇、香楸湾2个3A级旅游景区,让老百姓在生态美、产业旺的良性循环中收获满满……一个个乡贤返乡创业“春天的故事”,在洛阳乡村振兴路上精彩上演。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去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在总结借鉴洛阳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坚守防止返贫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大抓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提出了“151”工作举措。
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是“151”工作举措的关键。
“要下更大力气持续抓实乡贤返乡创业。”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坚持县乡两级主要领导示范带动,用抓脱贫攻坚的劲头、抓招商引资的办法,聚焦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出台办法举措,既引导乡贤围绕已有特色产业投资兴业,又通过吸引乡贤返乡发展新的产业,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起来。
洛阳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市各县区把乡贤返乡创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举措、强化服务保障,推动了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
洛阳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正汇聚成发展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力量。截至目前,洛阳市已确定乡贤返乡创业试点村355个,全市收录乡贤2.65万人,领办各类实体1795个,带动就业17.4万人。
瞄准新业态,培育乡村创业“新农人”
“乡村发展不能没有年轻人。”2012年,陈瑞生从一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白领,摇身变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回到汝阳家乡的陈瑞生,流转近300亩山地,引进几千只土鸡苗,创办了恒溪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我决定做绿色农业,做健康农产品。”陈瑞生采用“生态采摘+林下养殖+网络销售”的绿色循环模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他为自己的农产品命名“超级笨蛋”。
短视频、直播的兴起,让直播电商成了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渠道。陈瑞生看到了新商机,萌生了做“主播”的想法。
2021年,陈瑞生着手组建直播团队,以制作短视频和直播卖货为主,探索出一条“直播运营+农业观光+生态采摘+林下养殖”的发展新路。陈瑞生直播团队还通过制作短视频,宣传“三农”,介绍家乡的风景和特产,让家乡的特色产品走向城市,让城市的人记住乡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了给乡贤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2021年,洛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7个方面20条支持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家、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乡贤返乡创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其实不止陈瑞生,如今,在河洛大地一批新时代的乡贤应运而生。从离乡闯荡的企业家、打工者,到奋斗他乡的青年学子、退伍军人,他们怀着造福乡梓的美好愿望,带着在城市里打拼积累的经验、技术、资金、项目“回流”本土……
突出地方特色,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乡贤返乡创业,特色就是竞争力。
洛阳市委统战部在调研中提出,要畅通乡贤返乡创业新路径,打造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鼓励返乡乡贤积极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不断探索返乡创业新业态。
聚焦乡村运营,洛阳市选取52个创建2022年乡村建设“精品村”的村庄作为试点,完成运营商招募37个,并从中选取10个左右特色资源优势突出、项目支撑基础较好、村级组织领导力强、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村庄,开展运营商招引工作。
洛宁县结合乡镇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在乡贤返乡创业园规划方面做文章,按照“一乡一定位,一园一特色”的理念,分类施策。截至目前,全县已打造创业园18处,初步形成轻工制造、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林果种植等多种乡贤项目集群发展的新业态。
上戈镇围绕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上戈苹果”,在千亩苹果种植基地庙洼村周边打造乡贤返乡创业园,成功引进海升、众森等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出上戈果品开发、天源有机果业等24家百亩规模以上乡贤返乡创业实体,选取40名乡贤人士经营的果园将其命名为“乡贤返乡创业示范果园”。目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培育乡贤致富带头人140余人,带动从事苹果产业群众6000余人。
一村一寨,都是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一物一品,皆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洛阳市委统战部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突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乡贤回归、资金回流、项目落地,搭建乡贤返乡创业桥梁平台,打通乡贤返乡创业路径通道,优化乡贤返乡创业营商环境,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全链条式服务,营造支持乡贤返乡创业、乐业、兴业的良好氛围,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扎实推进市委“151”工作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