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芜湖市南陵县,盛产优质大米、蘑菇、莲藕,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被列为全国“三农”金融创新试验区。
2022年开始,南陵县以田长制为抓手,大力推广“烟墩霭里模式”“籍山云菇小镇模式”“许镇龙潭高标准农田模式”“弋江紫云英模式”,以耕地保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保耕地就是保发展。
南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在南陵县大力推行田长制工作,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保严管,严守耕地红线,不断丰富拓展田长制工作内涵外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举措,提升工作效能,有序推动田长制相关工作落实。以田长制为平台,逐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变“政府包揽”为“村民参与”,坚持以村民参与度提升政策满意度,以政策满意度吸引扩大社会共建度,聚起了政府、群众、社会的保护合力,为打造乡村振兴南陵模式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
从摸石头过河到全面铺开——让每块耕地都有人管、有人护
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小麦和油菜交相辉映,满目金黄,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味道。正在巡查的巡田员郑之强停下电动车,喜悦洋溢在脸上,又是一个丰收年。
郑之强是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官洲村的巡田员,上任以来,他每周都要将整个官洲村网格区内的4138.05亩耕地全部巡查一遍,巡查是否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宣传耕地保护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也是《南陵县田长制巡田员日常巡查规定》对巡田员的职责要求。
2021年11月,为落实好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南陵县开始实行田长制,自上而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组织体系。三级田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保护耕地。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8个镇、151个村级单位制定了田长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率100%。其中,设立县级田长12名、镇级田长16名、村级田长151名、村级巡田员(网格员)151名,实现全县70.961万亩耕地块块有人管,亩亩有人巡。
南陵县田长制工作为何能成果显著?这既是开拓创新冲锋陷阵的探索,也是水到渠成守土有责的担当。
南陵是芜湖市粮食主产区,推动“两强一增”行动,离不开对全县70.961万亩耕地最严格的保护。南陵县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网,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约束地方党委政府、约束基层干部、约束农户,让他们成为耕地保护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不断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2021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年粮食产量保持在35万吨以上,稳稳守住广大人民群众米袋子。配套推广应用了1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3%,构建了现代粮食产业生产—经营体系。
今年5月份,南陵县有151名经过技术培训的巡田员走上田间地头,他们成为耕地保护的生力军,极大补充了田长制工作的短板。过去,一个自然资源所两三个工作人员要负责全镇20多个村庄的日常执法巡查。如今,通过村级田长和巡田员的早发现、早制止措施,一些零散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从“田长制”到“田长智”——科技赋能推动耕地保护转型升级
站在田边,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田长向永山打开手机上的“安徽省田长制信息报送平台”APP,耕地、道路、房屋、沟渠、河流清晰可见。这个有定位、巡查、问题上报、云查询功能的软件成了他日常巡查的得力工具,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动动手指,地块信息情况便一目了然展现在眼前,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发现在萌芽阶段、解决在初始阶段。
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信息赋能,也让南陵县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受益匪浅,“需要去的违法占用耕地现场少了,打电话咨询政策的电话多了,一方面避免了百姓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执法压力,降低了执法成本。”
从过去的“这块地是我的,我高兴干什么就干什么!”到现在“我想建个养鸡场,帮我查查哪块地可以用?”的转变,折射出的是全县百姓耕地保护意识的提高。
从保护耕地到保障用地——田长制平台的效能被越放越大
“你看,你要建的这块地是黄色的,黄色是基本农田,不能够使用。”去年年底,南陵县何湾镇呈祥村村民姚永健想在年前建个养鸡场,准备来年养鸡,村田长易鸿泽上门劝阻。
虽然暂时打消了姚永健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养鸡场的念头,但百姓致富的需求还需要想办法满足。为此,易鸿泽四处寻找合适场地,最终找到本村一处帮助姚永健落实了2734平方的养鸡场。姚永健在缴纳12000元的土地复垦费之后,成功办理了设施农用地手续,既避免了耕地被占,又让闲置土地资源实现了再利用。
发展才是硬道理,节约也是大学问。乡村振兴大势浩浩荡荡,村级田长要主动融入到其中,在充分保证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合法用地供给水平,推进耕地节约化、集约化利用,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生。
依托田长制平台,推进村级土地节约化、集约化利用,倒逼农产品初级加工、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等项目不再占用耕地,转而去盘活利用目前农村大量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激发田长制的新效能,不仅推动农村产业快速发展,也避让了耕地,促进了耕地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田长制,从保护耕地这一初衷,拓展到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进而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田长制的平台效能被越放越大。
同时,为更好地放大田长制平台的效能,南陵县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办公室还将有关村庄规划、耕地保护、林业技术、保护地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融入到田长制平台中。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国家政策、理念,通过田长、巡田员的口口相传,在南陵的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目前,南陵县8个镇全部构建起以田长制为平台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网,302名田长和巡田员把田间地头作为履职尽责的大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到耕地保护的工作中。
下一步,南陵县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办公室还计划将全县4家大型种业企业、13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0家农业经营主体、1022家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2096户种粮大户也纳入到田长制体系中来,充分调动起这些耕地大户的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将耕地保护的责任网织得更密、织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