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位于南太行脚下的河南济源丰园家庭农场,几台收割机穿梭来往,金灿灿的麦子正颗粒归仓。
那边厢,农技专家正在忙着取样、称重。“千粒重46.2克,增产已是板上钉钉。”济源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丁前林肯定地说。
早在5月21日,农技专家就深入麦田,测得该地块亩穗数为33万、穗粒数为46.8粒。加上今天刚刚测出的千粒重,丰园家庭农场平均亩产达到606.5公斤,比去年增加75.5公斤,增长14.2%。
“去年小麦播期比正常年份晚了半个多月,想不到还能有这样的好收成。”丰园家庭农场农场主冯卫峰心情激动。
对地处黄河中下游结合部的济源来说,小麦正常播期为10月中旬,一般不超过10月下旬。去年,受洪涝灾害和持续降雨影响,济源小麦播期显著推迟、播期拉长,晚播弱苗占比较高。
据2021年12月下旬农业部门组织的小麦越冬期苗情调查,济源32.7万亩小麦中,一类苗仅0.17万亩,三类苗多达31.647万亩。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如何保证小麦产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里装着中国粮?这是国之大计、国之根本。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济源农业部门及时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为来年丰产搭好“架子”。
“总体来说就是根据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分区域、分环节发布技术指导方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传导给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避免错过农时。”济源农技中心主任潘进军说。
“多亏了农业技术员。要不然,我这‘老把式’也不知道咋种田了。”冯卫峰说,小麦生长期间,他三天两头给技术员打视频电话进行咨询。
这不,微信群派上了大用场。丁前林的手机上,至少有10个技术指导群。“往年要浇返青水,今年为啥不让浇了”“开春麦田还需不需要补防”“灌浆水到底啥时候浇”……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丁前林不厌其烦,与种粮户们一起交流、探讨,进行技术指导。到3月中旬小麦拔节期,济源三类苗降到了40%以下。
不到颗粒归仓,管理决不放松。济源用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对全区域麦田进行统防统治,严防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各种病虫害的发生。5月下旬,农业部门又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发布预防干热风的技术指导,提醒农户补施水溶性肥料,防止因大风造成小麦倒伏,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
据农业部门初步测产,在普遍晚播的情况下,今年济源小麦单产总体与上年持平,总产也将基本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