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养名优鱼“劳模”带富一方乡邻

2022年06月09日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5月28日,笔者走进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映入眼帘的多是山坪塘和稻鱼养殖基地。石渔村水产养殖户王明春高兴地说:“我们江北镇能成为泸州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离不开村里65岁的‘全国劳模’李申学,是他带领我们走上了特种水产养殖的致富路。”

  种稻养鱼增收多

  1981年,李申学从部队退伍返乡务农,种了两年地后,李申学提出:明年水稻要换个种法了,将田块加固后既种稻又养鱼,开启“稻鱼共生”之路。虽然那时养的只是鲫鱼、鲤鱼等普通鱼,但由于是稻鱼混养,到了秋季,田块里种植的水稻不但没有减产,每亩稻田还收获了200来斤生态鱼,1亩稻田有200余元的额外收入,这让李申学看到稻田养鱼改变贫困生活的希望。

  此后,李申学在坚持稻田养鱼的同时,还把村里的一口水面达100亩的水库承包了下来养鱼。几年下来,他们家的收入在全村首屈一指,成为了声名远扬的“万元户”。尤其令他颇感自豪的是,之前对他在稻田养鱼做法嗤之以鼻的10多户村民也主动前来向他请教,跟随他一起走“稻鱼共生”的增收之路。虽然当时养的都是些草鱼、白鲢鱼和鲫鱼等家常鱼品,但一年下来家家都有上千元的卖鱼收入,而且水稻产量不减,每家人的日子因种稻养鱼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变成“小康家庭”。

  转型养名优鱼

  1994年9月的一天,李申学在一本水产杂志上看到,武昌鱼和鲢鱼、叉尾鮰等在市场上相当抢手,且价格是普通鱼的好几倍。于是,李申学马上到成都、重庆及泸州的鱼类市场进行了10多天的考察,结果发现此类名优鱼因市场上极少,特别是泸州的几个鱼类市场还是空白后,这让李申学暗自欣喜,毅然决定走名特优水产养殖之路。

  1995年初,李申学投资近10万元,从广东、湖北等地引进了武昌鱼、优质鲢鱼、叉尾鮰等特种水产品在自己承包的水库里饲养。一次性投入这么大一笔,令当时的周边水产养殖户都在暗暗为李申学捏把汗。在养殖过程中,李申学严格按照名优鱼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精心养殖和管理,同时,他还长期向湖北一家权威水产机构的专家求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喂养,李申学的名优鱼一投放市场,就赢得了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这些鱼类产品的价格虽然是其它普通鱼的几倍,但却出现了鱼还在塘里就已有人前来预订的现象。这一年,李申学仅养鱼就赚回了近20万元。

  这之后,当别人在跟风发展武昌鱼时,李申学则又把目光投向了鳜鱼、鲈鱼的养殖;当别人开始大量养殖鳜鱼、鲈鱼时,李申学又开始养殖白乌鱼、黄辣丁、江团、胭脂鱼直至岩原鲤和鲥鱼。现在,他的岩原鲤鱼和鲥鱼在市场每斤卖到了300元、250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