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初过,麦黄农忙,胶东平原上小麦正进入最后的成熟阶段。在山东青岛平度蓼兰镇的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田里,人头攒动。来自青岛农业农村局的农业技术人员与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学者、种植大户代表们一同对青岛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了观摩和现场交流。“今天我们对高产的试验田进行了理论测产,测了4个地块,亩产都在700公斤以上,如果后期没有异常天气,灌浆好的话,还有望实现800公斤的超高产。”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松坚看着饱满的麦穗,满心欢喜。李松坚告诉记者,虽然受去年秋汛影响,青岛小麦播期晚了10到15天,但是后期通过科技壮苗、春季镇压、滴灌追肥等多重科技手段很好地克服了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小麦产量比预期好很多,有望创造“晚播高产”的典型。
藏粮于技是国家对农业提出的时代要求,近年来青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特别是通过良种推广、新种选育、良法配套推行措施,切实等推动实现了“稳粮”、增收。
每年引进小麦新品种近百个良种实验成果多
为引导和优化品种布局,发挥优良品种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作用,20多年来青岛持续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工作,每年引进展示评价小麦新品种近百个。“针对旱地小麦生产,今年还在莱西市安排了旱地小麦试验,试验品种达130多个。”青岛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陈炳强对今年小麦实验品种的表现熟稔于心,对苗头品种青农6号、青农7号、泰科麦34、鑫星169等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都做了详尽介绍,为小麦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我进行了小麦晚播试验,这片试验田里一共是12个品种7个播种时期,最晚的播期在12月3号,目前来看,晚播期的小麦产量虽然比正常播期低一些,但是通过我们后期管理的加强,产量比预期好很多。”在青岛6月7日的小麦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上,青岛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旭亮站在一片长势和成熟度差异较大的麦田兴正认真地向大家做介绍。受去年秋汛影响,小麦播种偏晚、播期拉长,秋冬麦苗长势普遍较弱。为科学指导晚播小麦苗情转壮升级、提升稳粮保供技术服务能力,青岛市农技中心安排了晚播小麦试验示范。孙旭亮告诉记者,今年的晚播实验品种多、播期长,通过实验,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了不同播种时期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为科学指导晚播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多管齐下保丰收良法推行效果好
受去年小麦较大面积晚播影响,小麦苗情普遍偏弱,再叠加今年春季叠加春旱和突然高温,青岛夺取夏粮丰收压力较大。天不逢时人给力,青岛农业农村部门不等不靠,提前谋划,成立正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分区包片、下田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记者了解到,今年青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灌排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等重点,通过实施农水、农电、田间道路等一系列配套建设,在项目区内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1万亩。同时,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统筹中央、省、市资金7636万元,重点支持春季麦田管理、小麦促弱转壮稳产和“一喷三防”,组织全市70多家服务组织的1600多架植保无人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据统计,今年青岛全市统一喷施叶面肥150万亩、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面积347万亩,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全市投入抗旱机具4万台(套),抗旱浇地面积214.6万亩,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
“针对去年的冬小麦播期晚、拔节期气温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生物追肥实验,通过根际促微生物措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为提高单位耕地产出效益,青岛市农技中心与青岛农业大学协同开展了小麦-玉米两季“超吨半粮”技术研究。在粮食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田,来自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介绍了小麦-玉米两季“超吨半粮”绿色高质高效高生产技术规程。
小麦要出高产、稳产,病害防治也是关键。针对去年冬小麦普遍晚播造成麦苗偏弱和近几年麦田茎基腐病害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岛农技中心实施了“碧护生长调节剂调控小麦生长及高产试验示范”和“小麦播前种子包衣及返青起身期药剂防治茎基腐病”试验示范,为科学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探寻新方法新路径。
“青农6号”通过国家审定育种创新步履不停
良种是粮食粮食增产的关键贡献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近年来,青岛市种业发展迅速,在小麦良种选育研发上步履不停,自2006年自主选育“青丰1号”首个新品种以来,经过10余年的小麦育种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小麦品种数量由“零”增至16个。
“我们育成的‘青农6号’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适种范围广等特点,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今年又通过了国家审定,推广应用前景很广阔!”青农种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元江30年如一日开展小麦新品种选育,站在自己的试验田里,他激动地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新星”——青农6号。30多年来,青农种子专业合作社累计引进国内外品种资源2000余份,杂交小麦组合800多个,先后育成“青丰1号”“青农2号”、“青农6号”“青农7号”“青农177”等9个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已在全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部分品种成为青岛市主栽品种。
随着青岛种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包括小麦在内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数量“井喷”,给广大农户带来选种难这一“甜蜜的烦恼”。为了从海量的农作物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青岛市农技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建设、引进试验、展示评价、示范推广等多环节构成的新品种评价体系,以基地为平台集聚优质资源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把良种良法切实带给种植户,让科技力量转化为丰产丰收的持续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