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已有30多个人跟着我种西葫芦,目前全村共有71座西葫芦大棚,每年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业官屯新村村民王登华对记者说,“这要放在6年前,想都不敢想。而今天的成就,要归功于‘党员试验田’的推广。”
跟记者交谈的王登华可不简单,16岁开始贩菜,40岁的时候,他已是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葫芦王”,一年销售3000多万斤西葫芦,约占新发地西葫芦全年销售总量的1/5。
谈起搞“党员试验田”,王登华很是感慨:“2016年,我回村建西葫芦种植基地,没想到‘第一炮’是‘哑炮’。全村跑了个遍,200来户没一户答应的,各种借口都有,村民主要还是对种植西葫芦信心不足,担心赔钱。”
听闻王登华的“遭遇”,茌平区的领导不禁深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乡亲们不是不想富、不盼富,而是不知道怎么富,能否建个“党员试验田”,教给乡亲看、领着乡亲干、带着乡亲赚?
当时,在多方支持下,王登华流转了20亩地,建起3个大棚,自此业官屯新村有了第一块“党员试验田”。
王登华卖菜行,种菜却是外行,期间他遇到过不少种植方面的难题,好在有专家指导,问题都一一解决。日积月累,凭着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王登华已筛选出10多个优势品种,推出起垄种植、滴灌浇水等20多种实用技术,带动业官屯新村及周边村100多户农户建起200多座大棚,目前每个大棚的纯收入稳定到10万元左右。
看到“党员试验田”的带动作用后,2019年起,茌平区鼓励全区2万余名农村党员先行先试“党员试验田”,成功后免费推广;为确保“党员试验田”成效,茌平区连续3年拨出2000余万元贴息贷款,先后帮助近2000名党员建起涵盖蔬菜、畜禽、水产等10多个门类的“党员试验田”,同时聘请200余名“科技特派员”为“党员试验田”提供科学指导。
据了解,推行“党员试验田”以来,茌平区已推广5000多个新品种、9000多项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培植起葡萄、赤松茸等特色产业,为6万余农户蹚出致富路,户均增收5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