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叠翠流金,硕果累累。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甘薯种植基地,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埋藏在地下的甘薯破土而出,像一个个胖娃娃,圆鼓鼓,胖嘟嘟。
几十名农民正在田间忙碌着捡薯、分级、装箱,将一箱箱甘薯装上车运往外地。“今年栽了150亩甘薯,主要是烟薯26和济薯26两个品种,亩产4000多斤,在地头装车,每斤1.3元,主要销往唐山和长春等地,因我们这的甘薯品质好,唐山客户今年在我这一次就定购了30万斤,每亩地收入可达5000多元,除去租地和栽植成本每亩地纯收入可达3000元。”甘薯栽植大户胡晓丽介绍说。
青龙山镇位于奈曼旗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但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和秋季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却非常适合甘薯种植,甘薯因色泽鲜艳,口感香糥甘甜而深爱消费者喜爱。
走进高庆林家,他正用小型铲车把收获的甘薯投放到打淀粉的机械中,说起甘薯他有一种别样的情怀。“从我记事时起,我父亲就种植甘薯,小时候就是吃着甘薯长大的,那时候种植甘薯是为了填饱肚子,要用水桶拉水一颗颗栽植,每年最多也只能栽三、四亩地,多余的甘薯漏成粉条,冬季拿到市场上出售来补贴家用。”得力营子高庆林回忆起以前艰苦的岁月。“我自己种植甘薯也有30多年了,把父亲制作粉的手艺也传承了下来,现在都实行机械化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现在每年都要种植三四十亩地甘薯,好年头可以产五六千斤,制作成粉条,每亩地可纯收入4500元,曾经填饱肚子的甘薯,如今已经成了我们家的‘致富薯’了。”高庆林满脸幸福地说道。
像高庆林这样的手工作坊,在得力营子村就有13家。把红薯加工成粉条出售,可以使利润实现翻倍。手工粉条的技艺在青龙山镇一直得以流传。
“去年栽了30亩地地瓜,全部制成了粉条,2万多斤粉条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出售完了,后期很多客户要粉条都没有货了,今年我栽植了80亩地甘薯打算全部制成粉条,预计纯收入能达40万元。”四一村粉条加工大户唐志华说道。
近年来,青龙山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镇情,大力发展甘薯特色产业,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注册了“青龙山粉条”县域公用品牌,并成功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保护”。规划建设了甘薯科技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合作开展冷凉地区的甘薯耐冷品种资源筛选和新品种创制试验,打造种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甘薯产业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