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营的蔬菜基地成了研学基地。 (通讯员 陈瑶 摄)
“和事佬”们正在为村民进行矛盾调解。(通讯员 洪林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崔嫣
汉江南岸,一排白色大棚里,日渐成熟的半夏种苗正铆足劲生长,再过一周,这里将迎来全国各地的采购客商。
4年前,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潜江市竹根滩镇流转3500亩土地种植半夏。“4年来,这里的好环境让我们很省心。”该公司总经理何志刚说。何志刚说的“好环境”,是指土地流转中的省心和安心。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日渐活跃,其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逐渐增多。潜江市竹根滩镇规模化流转土地4.4万亩,流转率达54%,至今未发生一起纠纷。
“用监督的‘探照灯’照亮土地流转全过程,让新型经营主体安心种地,让流转土地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潜江市纪委书记张绍伟说。
流转1万亩土地,仅花50天
——制度设计确保公正透明
今年5月,天门市昂辉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凤平为了租地种土豆,几乎跑遍了天门大大小小的乡镇。
昂辉合作社是乐事薯片、好丽友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在天门有5000多亩基地,随着订单增多,合作社急需扩大种植规模。
有人提供信息:与天门一江之隔的潜江竹根滩镇,还有尚未大面积流转的土地。
陈凤平喜出望外,驱车来到竹根滩镇,找到镇党委书记孙志刚。
“我要流转1.5万亩。”陈凤平开门见山。
“1万亩吧。”孙志刚想了想回复道。
50天后,孙志刚兑现了承诺。
土地流转为何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孙志刚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得益于制度设计的公正透明。
竹根滩镇是个农业乡镇,人多地少,户平不足3亩地,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空间较大。以往,市场主体直接与农户对接,一家一户沟通难度大;而农户单打独斗流转土地,往往权益难以保障,矛盾时有发生。
孙志刚琢磨着,何不把土地集中起来,由村委会统一对外流转。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认可,但也有一些质疑声:村委会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会不会滋生腐败?农民把土地交出去了,权益得不到保障怎么办?
竹根滩镇决定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镇一级成立专门机构,对适合规模流转的土地进行摸底,统一对外招引农业主体;村一级负责与农户沟通,并为签约的农业主体提供相应服务,获取一定服务费。
更为重要的是,市乡两级纪委监委发挥监督“前哨”作用,制定《土地流转全过程监督方案》,从前期沟通到公开招投标,全程参与,对群众意愿、土地亩数、付款方式等内容进行严格监督,形成监督闭环。镇纪委书记熊焘介绍,镇纪委梳理出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点,清单式列明重点监督对象,对涉及土地流转的村干部集中进行了2次廉政谈话,推动过程存在阻碍的村支部书记约谈提醒5次。
“无需吃请送礼,事情进展得异常顺利。”何志刚直呼“没想到”。
为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竹根滩制定了“三项资金”保障制度——经营主体进驻前需提前缴纳一年租金、村级服务费和每亩100元的保证金,由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
这一切,农户看在眼里,心里踏实了。杨林洲村五组村民邵安军放心地将自家5亩地交给村委会,自己外出务工,租金薪金两不误。
公开透明的制度,推进土地加速流转。截至目前,23家大中型农业主体入驻,26个村的4.4万亩土地顺利流转。
为防耕牛损毁庄稼,干部值守40天
——“好环境”呵护主体成长
23家主体,一半以上来自天门、洪湖等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创业,难免不那么顺心。
昂辉合作社理事长陈凤平是天门人,初到潜江创业时,心里也有些打鼓。不过,他很快打消了顾虑。
竹根滩镇紧临汉江,有7000多亩河滩地,当地农户有在河滩放牛的习惯,而昂辉合作社流转的基地就建在这河滩地上。
“有时牛直接冲到基地,啃吃蔬菜。”陈凤平想与村民交涉,又怕引起冲突。于是,给基地所在的沙街村村委会打了求助电话,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第二天,沙街村来了2名村干部,他们轮流值守基地,负责与放牛的农户沟通,这一守就是40多天。
陈凤平打心眼里感动。从那以后,陈凤平只要遇到麻烦事,第一时间想到村委会。
“企业如果被相关部门或村委会有意‘刁难’,可直接投诉。”熊焘把自己的手机号向每一个农业主体公开。
为了呵护企业成长,竹根滩镇组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定期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23家农业主体进行实地走访,摸清企业发展痛点,跟踪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有一次,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何志刚无意中提到,土地流转费,是由村民与经营主体自行商定,有时会“漫天叫价”,导致“水涨船高”。
竹根滩镇参考周边市场行情,制定出每平方米1元的标准,三年一个周期,给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
“稳定土地流转价格,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何志刚介绍,自2019年落户以来,南章莆公司每年产值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
农业主体每年一到生产旺季,工人缺口较大。竹根滩成立了劳务管理办公室,组织31个村建立劳务队,由村干部任“队长”。“队长”统计所在村有劳动力的村民,分为采摘、搬运等多个工种,目前在册人数达2608人。
企业以往需要用工,只能派人拿着喇叭四处吆喝,如今,只需告知劳务管理办公室,他们在劳务群里一声招呼,大家踊跃报名,效率大大提高。
把企业的诉求当成服务的方向。一件件小事,让“何志刚们”体会到了满满的诚意。
借“鸡”下“蛋”,村平增收9万元
——审计委员会督促“钱生钱”
今年夏季旱情严重,竹兴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的作物正值生长期,急需灌溉用水。
合作社向基地所在的王拐村提出,想就地挖3口机井引水。
王拐村却给出了另一套方案:合作社无需出资建设,由村委会负责打造机井,合作社每年按投入成本的20%支付租金。
双方一拍即合。不出6天,3口9寸的机井建设完成,耗资6万元。合作社仅支付1.2万元租金,就顺利渡过了难关。
“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降低了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还大大避免了产权纠纷。”镇经管站站长黄红平说。
早年,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后,在土地上建设了相关配套设施,特别是一些永久性设施,一旦出现经营不善需退出时,纠纷就出现了。
于是,竹根滩镇建议,对于流转出去的耕地,配套的永久基础设施建设由镇村两级出资,村级按投入成本的20%收年租金。
借“鸡”下“蛋”的故事不止于此。康岭村曾引进一家康顺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建设的冷库闲置4年,今年康岭村进行土地流转,引进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康岭村将该资产出租,每年获得租金收入8万元。
资产“转”起来,荷包“鼓”起来。据统计,全镇规模流转土地的26个村共增加集体收入236万元,村平增收9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如何规范使用?
今年,镇里成立了村集体投资审计委员会,一月召开一次会议,超过一万元的村集体支出就要“过会”。
“资金用于哪些方面?怎么用?都要认真审查。”镇纪委书记熊焘介绍,纪委发挥协助引导推动职能,让土地流转收益用于交通、亮化、美化等民生事业,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公开透明的流程,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更高了。今年,沙街村入选全市共同缔造的示范村,短短2个月,村里发动群众2000余人次,拆除危房、危墙、旱厕、猪棚22处,疏挖河道200多米,清除杂树600多棵。
沙街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义感慨:“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基层监督当中,村级战斗力强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这个书记越当越有滋味!
“和事佬”和出“零上访”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洪林
有这样一个村子,连续13年村里无一人上访,无一件检举控告发生。它,就是潜江市熊口镇洪庄村。
“零信访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里有一群爱管事的‘和事佬’。”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治金一脸自豪。
每天傍晚,“和事佬”蔡邦玉会散着步,来到几户村民家中拉家常:“最近对村里各项工作有没有意见?邻里之间相处得怎么样?”
像蔡邦玉这样的“和事佬”,在洪庄村有5名。
洪庄村曾是软弱涣散村,班子软弱无力,群众举报不断。“矛盾激发大多是因为化解不及时而导致,所以要将村民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蔡治金说。
去年,洪庄村从乡贤队伍中聘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威信比较高的人担任“和事佬”,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村里保证每天一名“和事佬”,通过走访入户、深入交谈等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将收集的群众难题集中讨论和解决。
6组村民蒋华在二组承包180余亩虾稻田,并雇佣2组村民蔡邦银为其照看虾稻田,并口头承诺雇佣期为一年。今年8月,蒋华以出售小龙虾到淡季、蔡邦银工作责任心不够为由,欲解除雇佣关系。蔡邦银对此不满,认为没有履行一年雇佣期,要求补发4个月工资。双方争执不下,发生肢体冲突。“和事佬”得知此事后,上门调解,最后蒋华自觉“理亏”,补偿了蔡邦银4个月工资,双方并签订了和解协议。
“和事佬”搭建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21年,洪庄村收集20余条群众意见和建议,“和事佬”们一一予以采纳回复,村民的“烦心事”逐渐清零。“现在我们一有添堵的事,就会找‘和事佬’,挺管用!”村民蔡汉珍笑呵呵地说。
“和事佬”不仅负责化解纠纷,还担当起了监督职能,让老百姓心里敞亮。
洪庄村整合各个服务窗口,统一搭建“村民之声”议事平台,村干部与“和事佬”及时给予村民政策法规解答,确保村民村务财务知情权与参与权。
针对村民关心的村里财务账目,一律“上墙”。“村党支部在谋什么,村干部在干什么,村集体资金怎么花,村级工程建得怎么样,我们都要随时监督。”蔡邦玉说。
诉求有人听,村务有人管,矛盾自然少了。去年,洪庄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第八批“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潜江有名的“清廉乡村、法治乡村、美丽乡村”。
潜江为40名
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琼瑶、通讯员杨瑞)“经调查核实,反映庄场村支部书记刘忠华侵占村集体资源资产、优亲厚友的问题不属实,现对你予以澄清。”11月初,潜江市浩口镇纪委为受到不实举报的村干部刘忠华予以当面澄清正名。
此前,浩口镇纪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浩口镇庄场村支部书记刘忠华侵占村集体资源资产、优亲厚友等有关违纪问题。该镇纪委迅速成立核查专班,经过深入调查核实,举报人所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该镇纪委决定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刘忠华予以澄清正名。
“这无中生有的举报让我内心非常受挫,感谢镇纪委将问题调查清楚,让我真正放下心理包袱。”刘忠华感慨地说。
为担当者担当,为有为者撑腰。今年以来,潜江市纪委下发《潜江市纪委监委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对2020年以来的153件不实举报进行了全面起底,逐件分析研判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同时,开展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专项行动,对摸排涉嫌诬告陷害的问题线索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查诬、澄清两个动态台账,及时为受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
据统计,潜江市共为40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2起。
“诬告陷害不仅是歪风邪气,更碰触了纪法底线。我们要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潜江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孟健说。
51个清廉村居
绘就乡村“清白”底色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琼瑶、通讯员崔嫣)11月15日,潜江市积玉口镇杨潭口村村委会门口,宣传栏内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名单以及村里资金项目等内容正在进行张榜公示。“村民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公开透明。我们把每笔资金都管理好、用好,花得明明白白。”该村党支部书记黄祥厚说。
今年以来,潜江市全面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打造51个“清廉村居”示范点,使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据悉,潜江清廉村居建设实行“六个一”工作法:制定一个建设规划、构建一个工作专班、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制定一套负面清单、打造一个宣传阵地、培树一个学习典型。
截至目前,潜江已打造23个“清廉村居”示范点。熊口镇打造法治洪庄、清廉洪庄、美丽洪庄,开展“五美”评选活动,已申报为全省第一批清廉村居省级典型村居;泰丰街道洪庙村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建立清廉广场区、清廉村务区、家教家风区、精神文明建设区,建好“清廉村居”细胞工程;积玉口镇以直属村为试点,筹办清廉专题议事会,设立清风书柜、阳光公开栏,推进“清廉家书”“廉政剪纸”走入家门,以支部主题党日、廉政专题党课为主要宣讲平台,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和党纪党规宣讲,将讲廉述廉常态化,让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廉政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