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镇里、村里有了这些好干部,原先撂荒的土地现在流转出去有了收入,我也进了国营企业当上了正式工,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了!”
2022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赤石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1282.96亩土地从村民自主耕作转为企业规模经营。赤石村是全区首个实现“愿转尽转”的建制村,也是首个土地流转面积突破千亩的村庄。赤石村的土地流转成效显著,体现了工作力度、跑出了流转速度、彰显了干群温度。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多措并举,加快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碎片化、“非粮化”等问题,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通过适度规模化种植提升农地效益,赋能乡村振兴。
讲透政策、解除疑惑坚持土地工作的力度
“先把‘大道理’讲明白,再帮大伙儿打‘小算盘’。”这就是赤石村解决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则。
赤石村位于赤石镇中心,以往许多村民靠打零工、开小店或在外做生意为生,种地意愿不高,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还有部分村民觉得种粮食收入少,便在农地上种果树。“种粮又累又不赚钱,种果树也要费心打理,还不如等着政府把地征去,可以多拿补偿款。”一位村民的话,说出了村里很多人的想法。
金石寨村组对照测绘图,确认村民权属地块。
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后,赤石镇的干部及村“两委”干部意识到,必须尽快开展相关普法和政策宣传工作,彻底扭转部分村民对撂荒地复耕的误解。村干部将关于落实中央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通告等文件制作成传单,通过多种途径散发和讲解。“必须跟村民讲解清楚,农用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政府不会随便征收用来做经济建设用地。要保证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不能闲置处理,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新说,以前部分村民法治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此次对撂荒地政策的普法宣讲“震慑力强”,同时也让很多人的思想意识有了变化。
测绘人员到地里确认村民家的青苗类型。
虽然大道理明白了,但是还有小部分村民仍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种果树怎么就不行呢?我自家的地,又没有荒着,还要管我种什么?”村干部们明白,这种时候,说服村民就要“放低身段”,把大政方针落细落小,把枯燥的条款讲得通俗易懂。“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至关重要”,谈及工作体会,林建新深有感触,“即使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也不能搞强迫、不能跟群众对着干,还是要讲道理,要‘以理服人’。”
除了细心、耐心宣传外,其他村的督办、处罚案例,也是很好的宣讲材料。村“两委”和其他村紧密沟通,与农渔、规自、公安、城管等部门打好配合,用身边的新鲜案例提示村民,让在农田里种果树的村民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明白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不能搞“非粮化”。
班子得力、服务到位跑出土地流转的速度
前期细致的政策宣传,为后续土地流转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赤石镇政府的领导下,赤石村土地流转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意向租地企业的工作组去年9月下旬进村,明白了“大道理”的村民们发现,“与其让地荒在那里,还不如流转出去,一亩地还能拿到1000元钱。”两个月后,村里90%的农户签了约,赤石村成为全区土地流转启动最晚而进度最快的村。
在村组组长的见证下,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土地流转采取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对于确实有顾虑、不想流转的村民,村干部也适时地宣讲,政府不会以任何名义强制流转。但是自行耕种的家庭要签协议,保证土地不撂荒,否则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还要确保实际耕作面积不超出限制,不得侵占集体土地。过了没几天,“会算账的都流转了”这句话在村里流传开来,让更多的人下定决心参与土地流转。
就这样,“大道理+小账本”双管齐下,打通了村里土地流转的关节。去年12月中旬,赤石村完成了整村土地流转用时仅两个半月。“赤石速度”的实现并非偶然——镇政府、村“两委”意识到规模化经营是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度重视撂荒地复耕工作。村“两委”的新老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和聘用人员团结一致,没有私心杂念。党员带头示范,村民踊跃支持,以点带面,快速打开局面,补偿合理、服务到位,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极大提高了大家的流转积极性。
“土地流转工作,以市场为主导,以村集体和广大村民为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于倡导和服务。”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这一点评,既肯定了赤石村土地流转中各方的工作,也破解了其实现流转速度的“密码”。
将心比心、为民谋利彰显干群一心的温度
“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村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家人。只要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对村民好、对村集体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全力推进。”林建新的这句话,是对村“两委”干部们当好群众“主心骨”、维护好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有力诠释。
马头岭村组测量土地面积,确认边界。
土地都流转了,村民想种菜吃怎么办?村里专门划出一块地,有需要的人家每户留两分地种菜,既便利了大家的生活,又减少了土地占用,还提升了村容村貌。“小田”变“大田”后,种植面积和效率提高了,大型农机用上了,种粮收益也上来了。
但“租金”到底是“一锤子买卖”,怎么让村民长久受益呢?干部们作为代表与租地企业谈判,用好用足引进企业的资源,多方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比如:安排种植经验丰富的中高龄村民做田间管理;给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推介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的国企就业,当上了正式工,生活有保障;村里还计划成立合作社,深度参与种植管理,解决更多人的生计问题。
说起赤石村“两委”在土地流转中的表现,村民评价干部“办事得力,作风优良,不搞内耗,得民心”。干部夸奖村民“都是明白人,既配合了国家政策,又维护了自己利益”。干部群众相互理解、亲如一家。
赤石镇中心一路向北,两侧是大片平整的土地。今年,这里将改造高标准农田752亩,是深圳市投资的全区6个高标准农田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完成后,不仅可实现规模效益,稻浪翻滚的752亩农田还将成为赤石一景,提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对这样的愿景,干部和村民们期待满满、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