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近年来,韶关市浈江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带领各镇街和村(社区)党支部,结合乡村农业种植、地理优势,努力探索和推动适合农村农业生产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新韶镇陈江村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部。此前,由于土地分散,村产业发展薄弱,经济长期滞后。为突围破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新韶镇陈江村党支部下足功夫,积极邀请省级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谋得出路。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新韶镇陈江村采取了“党建+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发展粮食、菌类等种植产业,形成“一元多化”发展模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盘活撂荒土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底线。
如今,陈江村老岭下村小组23户撂荒的土地流转成片,被打造成了新型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采用循环农业的模式,第一季种植赤松茸面积约100亩,每批次利润50万元以上;第二季种植水果玉米,利润30万元以上;第三季种植水稻,利润10万元。同时,第二、三季还可以产出1000斤秸秆和300斤谷壳用于赤松茸种植。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燃烧秸秆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刚来陈江的时候,百业待兴。现在不一样啦,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土地流转化零为整,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新韶镇陈江村第一书记谢新荣表示。
村党支部为农户算过一笔收益账:以10亩地为例,通常情况下,农户自己耕种粮食的收益大概是1.2万元;而土地流转后,流转费收入0.5万元,务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与自己种地相比,收入增加了1倍多。同时,还能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或从事二、三产业,或就近在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务工。
“以前外出务工,土地就荒了。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有人打理了,自己的收入变高了。”这是陈江村村民的普遍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