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们争相与德强家庭农场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提早投入到今年的备耕生产中。梁闯摄
连日来,位于九台区兴隆街道小荒地村的德强家庭农场十分热闹,农户们争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投入到今年的备耕生产中。
“还会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吗?”“农场推荐我们用啥肥?”“春耕整地什么时候开始?”面对农户们的各种问题,德强家庭农场负责人潘丙国耐心地一一解答,“今年是咱们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第八年,也是推广应用条耕整地技术的第三年,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这个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会一直实施下去,尽可能地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大家的收益。”
“去年,我们农场的粮食单产创下历史新高!”谈起土地托管经营,潘丙国向记者道出了这个喜讯,话里话外透着兴奋。2022年,德强家庭农场利用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种植的200多公顷玉米喜获丰收,每公顷产量13000多公斤,比常规旋耕起垄种植地块增产9.6%,成功“圈粉”数百名农户加入土地托管。大家都说条耕技术在秸秆覆盖下不仅能种好田、护好土,还能夺得高产。
这么大的面积和这么高的产量,德强家庭农场是如何实现粮食单产和经营面积“双冒高”的?“靠技术,扩规模,机械化。”潘丙国为农场的大丰收总结了“九字秘诀”,“成本低、产量高,这是持续扩大土地托管规模的两大要素。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签约了300多公顷土地,预计土地托管面积将突破1000公顷,惠及500多户农民。”通过土地托管,农场对这些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获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化作业。
从最初的十几公顷,到如今的数百公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土地托管到德强家庭农场?签约农户的话给出了答案,“把土地交给农场太省心了,自己锹镐不用动,一垧地还能增收两三千元,这好事儿上哪找去?”小荒地村村民丁庆功的脸上绽放着美滋滋的笑容,“这就相当于给土地找了个‘管家’。”
德强家庭农场吸引农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土地托管让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可以放心外出务工。农场内的办公桌前,已经连续两年将自家土地托管的村民曹洪霞,郑重地在托管协议上签下了名字,“去年算账,家里的3公顷土地,比自己种收益还高!以前没出正月就得忙着备耕,现在托管啥心都不用操,外出打工赚外快,每年起码能多挣两三万块钱。”
提高农业产量,科学种田是关键。靠着这几年攒下的家底,德强家庭农场今年将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条耕整地、苗期深松、生物植保等农业新技术,“目前农场的大型农机具有三十余台(套),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潘丙国说,机械化作业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也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我们还计划利用土地托管模式,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农业服务团队,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