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媒体联动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3年04月06日 来源:人民日报

  “总隐患23207处,其中改扩建3113处、D级危房1576处、地下开挖235处……”走进福建省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福州市房屋安全“底数”一目了然,隐患情况、排查情况、验收情况悉数“上墙”、实时更新。

  “去年7月,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住建部门调查数据的质检验收工作,共完成房屋建筑调查总数196万余栋,总建筑面积约95779万平方米。”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工作人员蔡宏强介绍,他们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全市各区域房屋建筑情况分布等信息,实现了“一房一档”。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通知,提出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近3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组织近50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调查,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

  海量数据,涉及哪些领域,包含哪些内容?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普查办主任郑国光亮出“成绩单”:应急方面,综合减灾能力信息450多万条;气象方面,10种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664万条;林草方面,可燃物样地11万多个;交通方面,公路路线500多万公里;水利方面,干旱致灾调查数据7万多条……“目前,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已形成。”郑国光说。

  “我国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工作专班牵头人张巍介绍,以2020年底为标准时点,目前已采集了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可见的每一栋房屋的相关信息,下一步将加强数据在自建房安全整治、房屋抗震安全隐患筛查等方面的应用。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相当于一次多方位、多维度的“健康检查”。通过这次普查,我国首次摸清了房屋建筑和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实现了各类灾害风险要素空间数据的全面采集,补齐了1978年以来长时间序列县级尺度历史灾害数据,第一次开展了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全国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为多维度分析我国减灾能力状况提供了数据基础。

  枕山、面海、襟江……多年以来,福建晋江市面临着自然灾害重发、频发的挑战。“台风、风暴潮是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威胁着沿海居民的生命和生产安全。”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郑小滨介绍,平均每年登陆晋江市的台风有6—7场,通过此次普查完成了承灾体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摸清了晋江市121公里海岸线海洋灾害基本情况,“这让我们工作起来更有抓手、效率更高。”

  “我们汇集了6类水利调查、23类重点隐患、24类承灾体、43年历史灾害等普查成果数据。”湖北省普查办主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光武说,通过普查数据汇交入库,分析确定了武汉全市635处易渍点,并进行实时监测、风险自动识别。

  摸清灾害国情,助力安全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形成常态化的普查评估工作机制和技术保障能力,让普查成果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