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兴则边疆兴,边民富则边防固”。黑龙江省穆棱市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境县(市),与绥芬河、东宁等国家一类口岸紧密联结、互为依托,是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节点,是对俄经贸合作的枢纽站和先导区。近年来,穆棱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兴边富民”政策号召,努力放大食用菌产业集聚效应,拉动边民增收致富、吸引边民固守田园,走上一条产业牵动、联农共富的发展道路。
4月4日,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二级巡视员)一行4人,会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国投集团、食用菌协会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位于穆棱市下城子镇的穆棱河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深度调研。
穆棱市食用菌种植稳定规模2.8亿袋,形成了“一中心九组团”发展格局(以产业强镇——下城子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2个森工局组团发展),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菌菇种植基地58个、菌包厂28个,年产值达10.6亿元,实现利润4.48亿元,拉动菌农人均增收9759.5元,年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10余万人次,进一步放大了“家门口赚钱”的产业吸附作用。
在悬羊村黑木耳园区,刘伟会长一行随机走进菌棚,与菌农攀谈起来。“俺们村现在有菌农近500户2000余人,赶上农忙,本村的人根本干不过来,每年周边村来打工的都有5000多人。就拿去年说吧,俺们全村仅黑木耳一项产值就达到1.5亿元,户均收入30万元,人均收入5万元,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悬羊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敬才,一脸自豪的介绍说。
市供销联社理事会主任杨春茂介绍,悬羊村是穆棱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了产业能人徐敬才示范带动作用,“一人带一户、一社带一群、一村带一镇”的共富道路越走越宽,经过十年发展不仅一举摘掉“光棍村”的落后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超亿元村”,拉动下城子镇农业设施化水平迅速升级,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
座谈会上,刘伟对穆棱市坚定不移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战略,推动黑木耳产业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绿色黑木耳原料标准化基地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刘伟也要求穆棱市要继续坚持“聚合力、挖潜力、添动力、激活力”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产业引领、以点带面、领办创办、深化服务,持续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商融合发展,加大产学研投入力度,增加食用菌初深加工比重,推进专业化市场形成,加大品牌宣传效应,努力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服务现代农业、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