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连云港讯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历史上曾经是个当地有名的“穷乡”,16个村大多头上戴过“经济薄弱村”帽子,有的甚至是省级经济薄弱村。近年来,侍庄街道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鼓励各村积极探索实施土地流转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致富模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8年的平均不到8万元跃升到2022年的45万元,其中有4个村甚至超过了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几年前的不到4000元增加到15000元,富民兴村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成侍庄群众真实的生活。
之前,侍庄街道有几个村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尝试农业结构调整,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里,村里再将土地一次性流转给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从去年开始,侍庄街道又尝试在于庄、朱胥、陆庄、沈庄、厉荡等村推广“村土地流转集体领办项目”模式,流转后的土地,由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进行统一设计谋划,集中种养,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土地直接流转给企业,虽然省心省力,但受益最大的是企业,村集体每亩地最多得到100多元。而村集体领办土地流转,土地上的收益除了付给村民土地流转金外,全部归于集体,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就可增加数十万元收入。”常荡村党组织书记王志加这样算了一笔账。常荡村这两年集体流转了500多亩,将传统作物和特色作物有效结合,种植稻麦、玉米、大蒜等农作物,提升土地经营效益,村集体收入获得了快速发展,2023年预计净收入可增20多万元。
离常荡村不远的侍圩村,先后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发展豆丹养殖业。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村民通过分红与村里实现利益共享。同时,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又引入江苏美味豆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共同实施主体,还吸收了一批种养殖大户落户侍圩村,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党员大户+农户”的多主体利益共享模式,建成了集科研、展示、培训、养殖为一体的豆丹产业园,每年给村集体带来70余万元收入。
土地流转转出了大效益,也转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目前,侍庄街道已累计流转土地近2万亩,用来发展高品质稻麦、蔬菜种植业以及藕虾、豆丹等种养业和林果经济,在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道路更宽了,路灯更亮了,路边的“三化”树也更多更美了,大多数村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更多的孤寡残疾家庭及低收入农户获得了村集体救助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