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田地交给村里的合作社管特别放心,这样田不会荒了,还能有一笔收入。”6月10日,大悟县彭店乡乳山村74岁的张孝新谈起自家2亩自留地托管的事,满脸笑容。
然而,5年前,张孝新却是天天愁容满面。在农村,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无力劳作,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见不得田地荒着,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干着急。村党总支部书记看着大面积的田地撂荒,这个问题成了“心头病”。
近年来,大部分村民因外出务工和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农村大面积土地撂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乳山村累计抛荒水旱田面积达100余亩。
如何彻底解决村民种地难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乳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徐耀启为了这个难题日思夜想。在一次,外出考察参观学习中,当地试行的土地托管方式给他带来了灵感。经过多方考证,听取民意后,徐耀启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想法就要行动,2019年终于成立了大悟县彭店乡鑫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件事就是商讨如何解决村里种地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作社先后推出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两种模式,不管什么条件的地,只要村民愿意,合作社就全部按照市场高价进行流转、托管,对村里闲置和荒芜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帮外出打工户、老弱病残户解决种地难和耕地难的问题。
这两种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得到村民热烈响应。张荣华常年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有10多年无暇种地,家中子女又都外出务工,家中的5亩土地一直撂荒。自从把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后,如今张荣华每年都能收到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村民张友学也把自家的3余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凭着自己的手艺在外地务工,年均家庭增收两三万元。
农户收入有了保障,如何确保合作社经济利益与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双赢?经过多场屋场院子会商议后,大家一致达成意见坚决贯彻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最终确定采取绿色种植,从管理要效益。对流转和托管的土地,合作社通过批量采购农资、统筹调度农机、合理安排人工、科学田间管理,打响统一品牌销售、抱团闯市场。合作社托管的100余亩香稻大米,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已连续2年畅销,每公斤售价10元,仍供不应求。
“你外出挣钱,我替你种田”的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模式,实现了全村没有一块土地抛荒。同时,带动了该村20余名村民到合作社就业务工,村民增收2.1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小小合作社,解决村民大难题。”乳山村创新“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模式,托起了全村300余村民走向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