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东寨村年产1000吨的空心挂面厂及农副产品展销厅,缕缕挂面香味扑面而来,香味氤氲着乡村特色、弥漫着家乡味道。
“我们东寨村的空心挂面严选本地优质高筋小麦粉,经过和面、醒发、压饼、盘条等12道工序后才能出面。”挂面厂负责人姚建华笑道,“我们的手工空心挂面能够成为‘金丝线’,这得益于其中的3个致富密码。”
支部走在前,三方联动共发力
“挂面产业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多亏我们有个好支部。”姚建华称赞道,“全凭村里的发展思路,让合作社转型升级,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东寨村按照“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发展思路,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依托挂面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东寨村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和标准化厂房,整合带动手工挂面加工户60余户,形成了以手工挂面、菜籽油加工产业为主,花椒种植、奶山羊养殖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手工挂面产业转型升级、设施农业扩面提质,构建起村有支柱产业、业有主体带动、户有增收项目的新格局。
作业数字化,四大区域全链接
“如何能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姚建华说,“我同镇村干部、村内能人、挂面达人等经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就有了挂面厂的四大区域建设思路。”
挂面厂四大区域分别为生产区域、晾晒区域、切包区域及展销区域。“我们采用全自动、智能化运输机,实现四大区域的流动互通。整个过程省去了人工搬运、上下楼梯等耗时,方便又高效。”姚建华介绍。
在晾晒区,这里安装了4套晾面架,每套长27米,挂面双折能拉至4米。为了保证挂面的口感,还安装了风机148个、烘干机68个及除湿机10个。在切包区域,张燕师傅一边设置着机器参数一边介绍,“我现在进行的是长24厘米、重量500克的包装,包好后便运到一楼展销厅。这个过程操作起来简单,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好。”
东寨村挂面厂始终秉持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初心理念,运用数字化作业彰显出对制作技艺的追求与执着,透露着对挂面品质的坚守和传承,从12道工序到4次发酵,从产到销的全链条对接,充分将展示直销、看样订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四大功能融于一体,将产业动能转换为经济动能,形成规模效益,赋能特色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
保障多元化,服务群众促增收
“我们都是本村人,在挂面厂工作,离家近能赚钱,又能照顾到家里,省去了外出打工的路费和耽误的时间。”挂面厂赵俊师傅开心地笑道,“在这里大家一起培训、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心情也变好了。”只见师傅们身着统一工装、佩戴工帽和口罩,认真进行着和面、压饼等工艺制作。
东寨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突出党员带头和人才带动,组建产业发展专业队伍,推行知识培训、农技指导、政策解读,培养致富带头人3名,以大户带小户、带新户,辐射带动手工空心挂面加工户60余户,解决了80多人就近就业问题,其中脱贫户6人。年生产销售手工空心挂面1000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同步实现产业兴旺与增收致富。
下一步,东寨村将依托现有特色产业,用好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和线上直播平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实现农业平台化、生产设施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微风轻拂,一根根“金丝线”随风摇曳,解密着蕴含其中的致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