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政策法规

在中国农科院农经观察研讨会上,专家热议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系统推进政策落实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023年08月21日 来源:农民日报

  如何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第41期农经观察,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对策”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趋势和难点、落户政策面临的挑战、住房和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等议题进行了会商研讨。

  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趋势呈何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祝仲坤总结农业转移人口呈现出的总体态势是,落户取得积极进展,但仍有大量的存量落户问题;增速放缓,本地化就业态势明显;公共服务可及性在提高,但均等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

  “从趋势上来看,就地就近转移可能正在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一个首选归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邹一南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瑞民认为,人力资本积累和职业的代际变化重塑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即身份认同的城市化和消费倾向升高。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认为,城镇化还在继续推进,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趋缓是个长期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总结,当前农业转移人口无法真正实现市民化,突出问题表现在户口卡点和住房、工作、学习、就医、养老的难点,同时还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3个基点问题。

  落户政策是否应继续推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协调处处长牟达泉提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两个路径,第一个是落户,第二个是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邹一南表示,落户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应该彻底地放开落户,用“愿落尽落”的原则加上负面清单赋权的方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来自山东聊城冠县、目前在北京做快递员的李秀全表示,一个人或两个人在外边工作,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在城镇上学,这种情况在他的家乡非常普遍。

  王瑞民认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更关心子女的落户。可以尝试探索“钱随人走”的教育券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区域间均等化,并为地方政府解决激励相容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也建议,应该本着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愿落户、能落户、敢落户这个思路做一些前瞻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

  住房和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张合成认为,突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重点应放在均等化上,住房和就业两件事要优先解决。

  王瑞民认为,要改善农民工等新市民的居住条件,为农民工创设“先租后买”的稳定预期,租住一定年限后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购买。有条件的地方应将新市民“住有所居”纳入住房保障。

  祝仲坤表示,要着力为农民工的就业增能,为农业转移人口做好保障,还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县域城乡融合助推农业转移人口本地化就业及市民化。后续可侧重考虑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实现。

  牟达泉认为,培训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同时要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好,把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养老服务、医疗看病、随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农经观察学术指导陈晓华认为,对市民化的理解需要更开阔、更宽泛一些,对农民的意愿要更加关注。

  “在顶层设计上建议灵活、多样,要跟农民、农村、农业的土地联系起来,充分保障农民就业。”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党委书记刘桂宏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魏义方表示,要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收益的认识和宣传,总结一些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尤其是在成本分担机制方面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

  张合成指出,工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扭转以城市为主的导向。二是破除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三是重点突破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四是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史清华认为,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要让政策目标和民众流动像水流一样顺其自然,让政策在执行中增加点弹性,以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