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今年4月底、5月初,澧县城头山镇车溪河社区呈现出一幅幅农机“起舞”忙春耕的乡村画卷,数台旋耕机在成片的农田里来回穿梭,冬眠已久的泥土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阵阵泥土的清香在农田里弥漫开来……
播种、翻耕、洒水、施肥……不远处,两位六旬老人正在农田里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其中一位老人满心欢喜地说。
这位老人就是聂双林,和他一起在农田里干活的是他的老伴。聂双林一家4口人,女儿因患有精神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孙女便成了这一家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享其成,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面对生活的困境,聂双林并没有“摆烂”,而是靠着国家政策的帮扶和自己的辛勤劳作脱贫致富,书写了一位六旬老人的致富“秘籍”。
聂双林文化水平不高,又不懂技术,只能靠种几亩农田谋生。为了帮助他早日致富,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主动找到他,给他申请了30000元小额贷款用作农业生产,并帮助他流转27.2亩土地。
“这么多人帮助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聂双林感动地说,“当时买不起旋耕机,也没有资金请人,我就自学了机耕犁驾驶技术自己操作;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就自己学着育秧!”聂双林回想起当初创业的情景,依然红了眼眶。
苦心人天不负!不久,看到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迎风起舞时,聂双林两口子笑得像花一样。
“现在,我们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聂双林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后感慨地说。
聂双林还是当地有名的热心人,左邻右舍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去年下半年,邻居卓建军的父母因煤气中毒不幸双双去世。聂双林得知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赶到卓建军家中忙前跑后,帮忙打理后事。一连3天下来,他都没有合过眼。
“你这比自家人还上心,不累吗?”有人调侃他。聂双林总是笑着说:“累点没关系,左邻右舍有难,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帮就要帮!更何况,早些年,我也是靠着大家的帮助才走到现在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除此以外,聂双林还经常发动村民一起集思广益谋发展,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屋场会、公益卫生现场……村里各类集体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是个名副其实的积极分子。
如今,聂双林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女思思上学期又拿到了奖状,满墙的奖状把这个家映衬得无比温暖,这也是聂双林一家最美的装饰品。奖状背后是孙女思思刻苦学习的见证,也是聂双林辛勤付出的见证。
“我要更加用功读书,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思思拿着奖状开心地“炫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