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记者走进理县朴头镇四南达村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棒菜根粗叶茂,一棵棵成熟的棒菜翠绿挺拔,干活的村民们忙着将棒菜砍茎、去叶、打捆、搬运、装车……现场一派产业丰收、就业繁忙的景象。站在一旁全程“监工”的村民杨永辉告诉记者,往年她自己种地,几乎全年在地里都忙个不停。今年,她以托管的形式将土地托管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种到收,没有操心,等到丰收时节“坐收”蔬菜。
棒菜喜获丰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一度造成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加剧,土地“抛荒”现象严重,耕地资源浪费,效益不高、产销不畅。为破解这些难题,2018年以来,理县朴头、米亚罗、古尔沟、甘堡等乡镇以党委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化等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连续6年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蔬菜种、防、收专业化服务,蔬菜生产年服务面积达5000亩次以上。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施,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稳了群众“菜篮子”。
“通过党委政府的引导,村党支部一手牵着农户,一手牵着‘田管家’,我们积极探索以土地托管服务,着力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劳动力不足问题。亩均费用不足1200元,低廉价格深受到村民的欢迎,全镇目前已经签订托管合同1000余户。”理县朴头镇副镇长冯俊介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程参与种收的新型合作模式交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理县答卷,正不断巩固提升蔬菜产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鲜的蔬菜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探索提质,朴头镇生长的棒菜营养丰富,口感佳,水份多,深受消费者喜爱。每逢棒菜上市,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抢购,村民们足不出村便可择价而售。“理县高原绿色无公害棒菜消费者都喜欢,截止今天已经装了七车,收购了十万斤。”来自彭州市的收购商刘映龙如是说。
近年来,阿坝州理县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代种代管代收”的保姆式土地托管,帮助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
今年上半年,理县实现第一产业总收入1489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6元;截至目前,理县农业社会化年服务面积达5000余亩,托管服务组织数量达5个。当前“我种地,你收菜”的“代种代管代收”社会化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了理县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