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养猪“大姐大”

2010年04月23日 来源:宁海新闻网

  宁海新闻网讯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珠三角地区,遍地园区,厂房林立,时时向人们展示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经济繁荣景象。然而,就在这里偏偏出了一位靠养猪写就创富传奇的“大姐大”。

  这位“大姐大”,就是广东省惠州市博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彩琴。说起娄彩琴,她就是我们宁海老乡,老家在跃龙街道的木勺丘自然村。如今,她公司名下的养猪场,存栏量达3万多头,年创产值3亿多元,早已名声在外。

  从“铁饭碗”到个体户

  在惠州市长宁镇娄彩琴的养猪场,甫一见面,她给人的印象是,诚恳爽朗,并无“腕级”人物的派头。一开始,我们的话题并没有从“猪”谈起,她说,原本她从事的是与“养猪”完全不同的行当。

  初中毕业后,娄彩琴1984年招工进入当时的宁海服装总厂,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工人,做起了“城里人”,这在当时着实羡煞一帮同龄的姐妹。那一年,她正好18岁。

  上世纪80年代,个体经商之风初兴。娄彩琴说服了家人,带上一部缝纫机和微薄的积蓄,只身来到广西南宁,在那里她重操旧业。幸好自己的手艺不错,所以一年到头生意不断。在有了原始积累后,娄彩琴开始扩大经营,搞起了制服加工,还兼做服装批发生意,转眼到1995年,娄彩琴已在南宁站住了脚,并小有发展。

  期间,她的人生也有了精彩的收获。1992年,中越边境边贸生意开始红火,头脑活络的她在广西凭祥也做起了边贸。晴雨伞、热得快,只要用得上的日用品,什么来钱就做什么。就在边贸生意一帆风顺时,她认识了她的先生张博龙,两人相识,相恋,到结为伉俪,一段传奇故事从此有了开端。

  “猪”给了她一次转机

  张博龙是广西玉林人,在广西,很多地方养猪业颇为兴盛。2000年,张博龙有一位做贩猪生意的同学,有一天急匆匆找上门来,说是有一笔好买卖,就是从广西向广东贩卖猪苗,这行当现款交易,一进一出,来钱快。但目前自己手头缺一笔资金,问他们夫妇是否有意合伙。既然是先生的同学,娄彩琴和先生只是抱着帮人一把的想法,并没有想赚钱的事。

  有了足够的资金,合伙做贩卖猪苗的生意顺风顺水。3个月下来,大家的收入颇为可观。也许是出于对生意的一种天生的敏感,娄彩琴似乎嗅到了“猪”身上蕴含的无限商机。珠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就拿东莞市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东莞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各地企业家和无数的打工者来创业、打工。结果短短十几年间,人口由100多万暴增到1000多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蕴含着对猪肉市场的需求同样也是巨大的。

  2001年,娄彩琴和先生放下原来的生意,决定办养猪场。她说,这倒不是她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和先生深思熟虑后的抉择。他们两人在生意上,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事好好商量。“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养猪场的地点选在东莞市石排镇。当时,东莞市的养猪业十分红火,是珠三角赫赫有名的养猪大市。夫妇俩花了2万元钱租下一片场地,投入30万元资金,同时开养2000多头仔猪。

  万事开头难。从来没有从事过养猪的娄彩琴和先生,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从猪舍消毒、饲料配制,一直到疫病防治,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两人翻遍资料,到处找人请教咨询,还跑到别人的养猪场观摩,许多个夜晚两人都是彻夜难眠。有一次,甚至为了补充仔猪的数量,夫妇俩一咬牙,用仅有的一辆轿车,换回了300头仔猪。猪在一天天地长肥,他们却明显地瘦了一圈。

  也许,老天垂爱有心志的人。3个多月时间在无数的辛劳中过去了,夫妇俩的第一批猪居然养得十分成功,2600多头成品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他们带来了10多万元的利润。

  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广东养猪业有不成文的行规:现款交易。收猪的客户往往是拿着成捆的现款,上门到养猪场来收猪,可娄彩琴的猪已经断档,有钱可赚,却无猪可卖。面对这样的尴尬,怎么办?

  “猪”带给她创意的灵感

  好在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要想办法的人有足够的创意。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传统的养猪模式一般不外乎从仔猪开养,或者引进母猪,自己培育猪仔,自育自养,但这些途径面临的问题是,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而且猪一旦发生疫情,风险就增大。一头仔猪从开养到出栏,一般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稳定、及时、迅速地供货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这时,一个颇有创意的想法开始在娄彩琴的脑子里酝酿,是否可以不养仔猪,而直接从大猪开始养,就养一个月,通过有效增肥,在一个月时间内提高猪的体重,然后赚取其中的“差价”?

  这个点子很快得到先生的认同,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娄彩琴的养猪场开始养殖个体重100—125公斤的大猪。通过养殖大猪,效益很快就出来了,养殖的周期只需1个月,比原来明显缩短;资金流动增快;肉猪的供应更加稳定、及时;而且,大猪的防疫成本大大降低,风险率也随之降低。可谓一本万利。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娄彩琴说,养大猪可能也是出于偶然,但偶然中也有某种必然。穷则思变,对于养猪业,这或许也是一种转型发展。

  移“师”惠州再创辉煌

  2005年,随着东莞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养猪业造成的当地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就在当年,娄彩琴、张博龙夫妇在惠州市长宁镇以年租金50万元租下1300亩土地,办起了现今的养猪场,而且合同一订就是30年。开始走上大规模综合型、生态型养猪之路。

  现在娄彩琴的养猪场,猪舍面积5万多平方米,猪存栏量达到3万多头,年产值超过3亿元。养猪场的员工都是大、中专毕业的专业人员;养殖过程中的每道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所产肉猪主要销往东莞、深圳等地。猪场还配备了20多辆大型运输车,一车可以一次起运200头猪。同时养猪场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养鱼、养禽、花木、沼气发电等辅助产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目前,企业已为博罗县养猪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东莞市生猪储备基地、广东省300家重点猪场。去年已开始向广东省有关部门报批“省养猪行业龙头企业”。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娄彩琴信心满满。她说,明年她要进一步扩大猪场规模,争取达到6万头存栏量,年产成品猪40—45万头,把产值进一步提高。说到家乡宁海,她说,故乡很远,故乡也很近。离开家乡很多年,想念父老乡亲啊。如果有空,肯定会回来看看,也非常愿意帮助家乡人民致富,毕竟离家容易离乡难啊。(记者林海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