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以入选第三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聚焦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大力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有力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去年,亭湖区改革试验做法被写入当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试点实施土地流转价格,形成合理机制的亭湖经验,再次被中央一号文件吸收。亭湖千里沃野春潮涌动。“小田变大田”改革,正在持续推向纵深。
突出规范化保障土地流转平稳有序
4月21日下午,在新兴镇长春村的田间地头,山磊家庭农场负责人郑春山正在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做好关键期的田间管理。
长春村条田
郑春山已有近10年的种植经验,也是亭湖区实施的创新性举措——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机制的受益者之一。
在农田整合中最为重要的是优化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新兴镇按照全区“小田变大田”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聚焦土地流转规范化、公平化、合理化,依托亭湖探索试行的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机制,对辖区内承包农户进行逐项考评、形成积分,并据此进行土地流转。
“这项机制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更加敢投入了,对今后发展充满信心。”郑春山表示。
该区积极探索试行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机制,通过科学测算粮食种植成本和收益、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区间、鼓励村集体合理控制土地流转规模、实施参与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资格积分评价、采取不同规模土地流转分档交易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防范拉高价格、价格扰乱、弃田毁约等行为。
目前,该区已在新兴镇试点土地流转交易21宗、4148.66亩,成交均价稳定在1080元/亩左右,保护了种粮大户的粮食收益空间,帮助其能够安心种粮、精耕细作,切实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机制,采取‘指导限价+积分评价’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土地流转和生产经营平稳有序。”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杨霞光表示。
注重配套化扩大粮食生产服务半径
4月22日下午,在位于盐东镇的五星·新建粮食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对停放的各类农用机械的安全、性能、运行状况进行细致检查,并对旋转箱、连杆、驱动轴等重要部件涂抹润滑油脂,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充足的准备。
“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建有烘干、仓储、加工、生产全流程生产线。”五星·新建粮食生产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严超介绍,中心最多可存储稻谷1000吨,日均可烘干稻谷90吨、生产大米约12吨。
此外,在新建村流转约2000亩土地,研发、种植适应亭湖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生态富硒大米,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专业的种植指导和粮食生产服务,帮助农民会种粮、种好粮,助力周边农民端稳粮食“金饭碗”。
近年来,亭湖区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设施农用地集约化供给制度,针对粮食生产中设施农用地分散零碎、粮食服务能力分布不均等问题,按照每个点位平均覆盖2万亩服务半径的标准,编制全区粮食生产综合服务中心点位布置图,高质量布局建设了一批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通过实施“进出平衡”,整合形成了7块配套设施用地,最大化地挖掘设施农用地潜能,有效解决了单个自种农户、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无配套服务的问题。
“我区聚力巩固提升‘小田变大田’改革成果,以村为单位绘制改革前后‘两张图’,实现‘以图查地’‘以图管地’,全力做好粮食种植、生产各项服务,确保高水平做好‘小田变大田’改革‘后半篇文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致力持续化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4月23日下午,在位于南洋镇的丰溢良之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新农人”孙靖宇正在忙碌着将成袋的大米装车,发往南京等地永辉超市。
“作为亭湖青创销售专区之一,我们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合作社+团组织+电商’的产销合作体系,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亭有味’品牌做优做大做强。”孙靖宇介绍。
“孙靖宇作为拥有十多年种植经验的‘大户’,十分擅长自学和自研。同时,遇到种植难题时,也会主动与我们对接,根据技术人员建议及时解决。”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技术科科长汪珺如是评价。
在亭湖,像孙靖宇这样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有农业情怀、有适度规模、有持续发展性的“新农人”还有很多。
为让更多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亭湖区不断充实“新农人”人才库,服务好“新农人”群体,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该区在探索构建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服务机制上持续下功夫,以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强能提质为重点,全面提高“新农人”粮食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致力“小田变大田”改革持续化发展、纵深化推进。制定《亭湖区家庭农场养老保险补贴办法》,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粮油类家庭农场主参加养老保险,帮助解决其“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该区还引导“新农人”大力创建省、市、区三级示范家庭农场,先后创成省级36个、市级64个、区级222个,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