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有许多奇妙的“退让”,其中蕴含的系统观念与进退取舍耐人寻味。
在寸土寸金的厦门市中心,高楼大厦筑起的钢铁森林里却保留着面积约3公顷的原始土地,为的是让珍稀鸟类栗喉蜂虎“食宿无忧”;在过去沿海省市追求向海要地的背景下,厦门放弃了为经济利益而填平海湾的建议,及时调整规划,保留下五缘湾内89公顷原生湿地;在修建翔安到本岛的跨海通道时,厦门放弃了更简单易行的跨海大桥方案,改为建设难度更大、耗资更多的海底隧道,为的是不打扰中华白海豚正常栖息……
一处处“退让”背后,是厦门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系统观念的遵循。一以贯之的系统观念里,蕴含着“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
看生态样板筼筜湖,“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就是厦门系统施治的注脚之一,是对治湖理念措施的一次深层次、全方位、整体性变革重塑。海洋生态问题,表现在海上,根子在岸上。筼筜湖治理没有只局限于水体,而是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坚持综合治、系统治、源头治,鲜明体现了“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的整体观,最终让筼筜湖成为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看跨岛发展,这是厦门系统施治的又一重要注脚。厦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将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将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将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相结合,从西海域综合整治入手,撬动这盘大棋。透过这一战略实施,我们看到了各领域、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协同作战,看到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看到了由点及面、由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由局部到区域的有序推进,看到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海交融。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治理生态、保护生态,需要统筹考虑自然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追根溯源、系统施策。在打开海堤等的过程中,厦门一以贯之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保护红树林和中华白海豚的要求,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达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在整体推进中实现了重点突破,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
如上种种,都是“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妙处所在。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保护修复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在复杂形势中打开新局面,需要我们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坚持系统观念,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合奏中形成水乳交融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