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沃土良田

2024年06月24日 来源:陕西农村报

  在第34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陕西农村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记录全省各地在保护耕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看陕西省如何让每一片土地都生机勃勃,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六月的三秦大地,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一片片农田纵横交错,不断孕育着好“丰”景;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整齐,“科技感”满满;一座座昔日的废弃矿山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近年来,陕西省持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以“田长制”为抓手,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硬举措,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有效涵养、高效利用,全省4400余万亩耕地产能节节攀升,一幅沃野田畴满目新、粮食增产仓廪实的幸福画卷,正续写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荒地变良田好法子带来好收成

  6月19日,站在城固县桔园镇张家桥村一处山坡上举目四望,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山下的田野郁郁葱葱,错落的民居散落在绿树丛中,蜿蜒的小路穿行其间,山村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在村里新修整的20亩耕地里,一棵棵玉米苗整齐排列,翠绿的叶子随风摇曳。“这片地以前是荒草地,改造后,地力上来了、设施到位了,不光多打粮食,也美化了环境。”蹲在玉米行间,村民张江河从地里抓起一把土攥成团,松手后土又散开落地,“这一改造,土地肥了,景色美了,以后年年都是好收成。”

  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增收致富的基础。城固县以丘陵地带为主,可补充耕地大多分布在秦巴山区。这几年,城固县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狠抓占补平衡并重,通过种养结合、分类施策、强化服务等方式,着力加强农田生产空间优化,实现了荒地变良田,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为粮食增产添动力。

  “今年,我们在桔园镇张家桥等3个村通过落实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85.5亩。目前,这些新增耕地都种上了玉米等粮食作物,出苗好、长势旺。”城固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称,城固县通过整治撂荒地、改造低产田,不断扩大新增耕地面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同时,从排水、防涝、松土等多个环节对新增耕地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唤醒“沉睡”的资源,让一片片昔日的撂荒地、低产田重现生机,成为旱涝保收的新粮仓。

  接下来,城固县将在补充耕地项目上持续发力,打造玉米、大豆、“稻渔+”等共生业态,实现“小块变大块、旱地变水田”,让群众种粮有底气、增收有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离不开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近年来,陕西省自然资源系统聚焦农村土地占补平衡、综合改革提升等多个项目,引导各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强化土壤管理新模式、拓宽农业生产空间,不断为粮食增产丰收蓄势赋能。

  农田提标准、增收底气足。一直以来,陕西省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建起了“县域平衡为主、市域调剂为辅、省级保障重点”的耕地占补平衡框架,加快实现更加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2山头绿意浓好生态孕育好产业

  时值六月,凤县凤关镇庙沟尾矿库绿草茵茵、满目葱茏,一片片蓝色光伏板遍布其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为千家万企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清洁电力,也让绿色矿山变得更有生机。

  “我们在庙沟尾矿库实施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是因为这里面积比较大,可实现光伏发电的连片建设,也可以让闭库尾矿库变废为宝,再次利用。”国家电投陕西黄河能源公司规划发展部经理刘国庆介绍,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堆满废泥废砂的闲置尾矿库。如今,近98亩的场地内铺设了10290块光伏发电板,预计年发电量超570万度,每年减排3198吨。

  从遍地废渣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绿电助力采矿”的绿色生态新模式,凤县已然走出了尾矿库退库利用的新路子。这背后,是凤县以多种模式高质量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努力与探索。

  让废弃矿区变成生态绿地,多元化、多举措的生态治理与修复是关键。近年来,凤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工程治理、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措施,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治理思路,“一矿一策”量身制定复绿规划,让以往满目疮痍的矿区一步步变绿变美。

  目前,凤县废弃矿区治理面积283.38公顷,同时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省级绿色矿山6家。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凤县不仅给矿区重新穿上“绿衣”,如今更是通过引入项目、发展产业等更多生态利用新模式,让矿区成为产业聚集地、文旅打卡地,生态修复的效益显而易见。

  收获美丽生态、促进绿色发展。这几年,陕西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把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统筹集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仅盘活了一大批工矿废弃地,整治出了一片片高效农田和建设用地,还通过对废弃土地恢复治理,利草植树、打造景观,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矿山的颜值和含金量。

  今年,陕西省又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随着一项项举措精准落地,三秦大地绿水青山绿意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3田管更“智慧”好机制成就好日子

  眼下,正是“三夏”农忙时节。走进三原县西阳镇五泉村,星罗棋布的农田,科学分布的灌溉沟渠相互连接……良田美景一览无余。五泉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田长张志荣和往常一样不敢松懈,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看有没有耕地被占用或撂荒。

  “这边是刚种的玉米,那边还有蔬菜……”张志荣一边沿着村道巡田,一边查看作物长势。在地头上,一块“田长制”公示栏十分醒目。栏内田长制度、责任体系、田长制二维码一应俱全。只要扫码,就能了解全村耕地保护情况,点击任意一块田地,网格位置、各级田长、耕地保护面积等信息,一目了然。

  “过去巡田,靠的是两条腿。现在好了,‘田长制巡田APP’就像地图导航一样,一路巡、一路记,一旦发现问题,站在田边拍个照就能上传,取证快、应对快、解决快。”张志荣说,全面推行“田长制”以来,五泉村结合当地耕地卫片监督和片区实地巡查,形成了线上线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实时监管体系。全村7800多亩耕地年年丰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掌上”管田,省心省力。近年来,三原县自然资源局在全国率先搭建起“智慧耕保时空大数据监管平台”,实行智慧护田、智慧用地,并利用卫星影像图层和矢量地图图层,精确定位田地,搭建“田长制巡田APP”,定田、定人、定户,真正做到让每一块耕地都实至名归。

  “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用来耕种,林地上植树也没问题。”张志荣打开“田长制巡田APP”说,“有了这个,相当于给耕地弄了个‘大管家’,大家只要对照‘管家’提示的信息巡田,效率肯定大大提高。”

  从“田长制”到“大管家”,科技赋能,创新管理守住耕地红线。张志荣说,现在村里每一块地都有了“身份”,具体信息一清二楚,村民也随时可以通过APP对违规用地进行举报,切实打通了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对于耕地保护而言,分工越细,效率越高。近年来,为推动“田长制”落实见效,陕西省统筹谋划、有序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同时,以“田长制”为抓手,加强耕地信息“天上看、地上管、现场查”全方位监测,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眼下,随着“田长制”各项工作纵深推进,一个多维度、全链条、网格化的耕地保护网越织越密,未来的陕西“粮仓”也会更加殷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