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饶平县试点探索碎片化土地连片流转,实现现代化生产 小田并大田 荒地变宝地

2024年06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暴雨初晴,在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百亩稻田在阳光下如同绿色海浪。当地农业大户庄鸿愿下田查看水稻长势,原本撂荒已久的这块土地,经他一年多的悉心呵护,将在20天后迎来收割期。到时稻穗沉甸,金黄遍野,每亩可收获香米千斤。

  荒地变宝地,是饶平县探索撂荒地整治结出的硕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流失、农田丢荒、水利失修等问题显现,土地权属碎片化、生产效率低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为破解这类难题,近年来,饶平县以樟溪镇、浮山镇为改革试点,推行“小田并大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序引导土地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唤醒“沉睡”土地,带动全县规范流转土地约18万亩,走出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

  文:南方日报记者刘梓薇通讯员饶宣

  图:受访者提供

  分类施策

  “互换并地”保障农户权益

  饶平依山傍海,地形复杂,东西北部环山,西北为丘陵,田块碎片化现象普遍,多为“巴掌田”“斗笠田”“条状田”,户均面积不足1.5亩。一直以来,小户种植成本高、大型农机进不去等问题突出,导致耕地“非粮化”、长期撂荒,严重影响了土地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和种植标准化方向发展。

  土地流转是当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做法。然而,权属分散、众口难调,如何才能连片流转,让“小田变大田”?长期闲置、撂荒带来的沟渠淤堵、基建欠缺、土质变差等,如何寻找“婆家”,让“荒地变良田”?饶平县将改革试点放在樟溪镇、浮山镇两个山区农业大镇。

  2022年底,浮山镇经过摸底排查,确定将首批零碎荒地286块小田共660亩连片盘活,抢抓次年春耕时期复耕。这意味着,全镇农业部门干部以及驻村人员要在2个多月时间内完成450户农户的意见征询任务。浮山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许铎还记得,彼时正是深冬时节,但他们几乎每晚都要上门入户,向群众宣讲政策、征询意见。

  “连片合并,小田界限如何区分?”“以后不流转了,土地还能不能要回来?”……一时间,反对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如何打消群众顾虑?“主要还是从政策背景、农户权益保障、个人和集体的经济效益方面去反复解释。”许铎介绍,除了以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方式进行政策宣讲,明确“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不减少农户权益、不缩减农田面积”原则,争取村干部和农民的支持之外,还与村干部、农户现场勘查画图,确认田埂边界,确保农户既有农田面积不少一分、不减一点。

  对于坚持继续耕种的农户,浮山镇在满足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尊重个人意愿,创新实施土地置换模式,通过农户双方自愿“互换并地”,一体推进零星地块整合和空间置换腾挪。许铎举例说明,“假如东边一块连片的土地里有少数农户坚持自种,可以与西边愿意流转的农户进行土地等质等量置换,实现划片集中规模化种植。”

  如今,饶平县浮山镇已完成“小田并大田”改造3380亩,新增粮食耕种面积近3600亩,并成功打造集中连片660亩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巴掌田”变“连片田”。

  依据田块大小、质量以及种植意愿进行分类施策,樟溪镇将排查的7500亩闲置、撂荒土地及分散农田分三类管理,不仅保障农户权益,还帮助农户提高土地收益——对于继续耕种的农户可优先在“大田”选取靠路、靠水源位置地块作为“自种区”;将不再耕种的农户承包地列入“流转区”,由种养大户承租,每亩平均租价从200元提升至500元以上;对未来仍有自耕需求的农户,安排适量田块作为“预留区”短租给种养大户。目前,樟溪镇已有4000亩耕地完成承包种植。

  降低成本

  统筹专项资金补齐基建短板

  跟农田打交道20多年的庄鸿愿,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感情。“我是农民出身,看着土地丢荒太可惜。”去年春天,庄鸿愿中标拍下樟溪镇烈火村105亩撂荒地的经营权,规划开展冬种菜、水稻分类轮种。

  “复活”撂荒地,首先面临的就是基础设施重建成本问题。初到烈火村,庄鸿愿对着现场的耕种条件直摇头——土地凹凸不平、杂草丛生,引水设备、排水沟渠完全为零,尤其是此地低洼,若没有畅通的水渠,如遇暴雨,田里作物必将化为乌有。一片荒地,百废待兴,庄鸿愿估算光在基础设施重建方面就要投入大笔资金。

  “单是除草、土地平整,每天就要花2000多元人工费用,连续干了近3个月。”庄鸿愿回忆,好在当时镇里主动提出统筹资金支持,除了清除杂草、平整土地需要自掏腰包,灌溉排水沟渠、机耕道路以及灌溉泵站、深水井、水陂、水闸等基础设施均由政府出资。

  “推动土地流转不仅为撂荒的耕地找到‘婆家’,客观上也补齐了农村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林盛介绍,承包项目立项后,该中心邀请农业专家现场勘查为项目配套设施定制方案,并协调专项资金投入,对归并后的“大田”机耕路、排灌沟渠进行重新布局,统筹1000万元完成灌溉排水沟渠、机耕道路以及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昔日杂乱无章的田地如今路通渠连,阡陌纵横。行走其间,只听见沟渠中水声潺潺,稻香扑鼻而来,黄色蝴蝶飞舞,一派生机盎然、“丰”景如画。

  在百亩稻田里,陈林盛指着绑在树桩上的临时水泵站说,“今年还要继续完善,建好小型水泵站,今后刮风下雨也不怕设施损坏。”

  托管种植

  农户每亩可节约成本380元

  在饶平,无力耕种、无暇耕种的土地还能托管——当你在天朗气清时来到樟溪镇、浮山镇,可以看到大片农田上空有无人机来回盘旋,不时有“薄雾”喷洒而出,随着均匀的气流落在作物上。这是工作人员利用农用无人机对托管农田进行打药喷肥。

  除了硬件补贴,托管服务也是一项暖心举措。今年以来,饶平县供销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牛哥驿站”、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围绕病虫害防治、无人机喷肥、机械化收割等,当好土地“田保姆”,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流程托管优惠服务,实现机械化、科学性种植管养,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380元。

  “目前托管服务开发主要在水稻和茶叶方向。”饶平县供销合作社农服负责人郑梓岳介绍,除了利用无人机打药喷肥、巡查田块病虫害情况,还可以运用无人机风力促进果树传粉,进行茶山茶叶吊运,“只要是无人机能够运用的我们都有做”。

  除了无人机,当下,越来越多“黑科技”进驻农田,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作为改革试点镇,樟溪镇、浮山镇全面推进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化种植,实现耕田、插秧、收割等水稻种植生产100%机械化。

  “保姆式”服务、机械化种植,让“荒地变良田”的还有改良优质品种方面,浮山镇对连片农田培植“Y两优1378”“Y两优098”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每亩产量超550公斤、增收约700元,确保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户持续增收。

  “政策、资金、服务都准备好,就等有能力的种植大户、农业公司来承包。”陈林盛表示,接下来樟溪镇还将垦造1200亩水田,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希望更多能人投入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饶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制定《饶平县“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接下来将在每镇选取1—2个村进行试点,推动农田“小改大”“弯改直”,实现田块平整、相对集中和宜机化作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