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地如今重现生机活力,纠纷解决、流转盘活、隐患消除、恢复原貌,这办的就是接地气的民生实事。”近日,走在阡陌间,远眺冬阳下的百亩良田,和县石杨镇农业办主任周德权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
盘活170亩撂荒地的艰难历程仿佛如昨日。
2018年,石杨镇花园村上刘自然村村民将350亩田地发包给马鞍山市林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后因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其中的170亩土地出现杂草荒芜、坑塘遍地、践踏成路等无序现象,导致土地性质改变,公司无法正常生产,问题矛盾纠纷突出,群众意见很大。
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如何处理好矛盾纠纷,将荒芜的土地及时恢复耕种,这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鉴于此,镇村两级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先后多次组织协调,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钥匙”。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对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作出部署,省市县也分别下达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这无疑给镇村相关部门提供了破题破难的“密码”。
2024年7月,由和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镇、村、组通力合作,上下联动,多次深入实地沟通协商,大政策宣传,小道理切入,最终在7月9日的项目调度会上,研定将上刘村现已无法耕种的170亩田地纳入2024年石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敲定后立即进行“手术”,集中整治,并配套沟渠路的整修。
截至目前,170亩田块已全部施工完成,经村委会协调沟通,由林润公司统一发包给种植大户,初步拟定每亩按照450元给予流转费。经过“整容”后的170亩“流浪地”,格田成方、规模集中、坦荡无垠、沟渠笔直,非常利于机器耕种,也便于管理,深受种粮大户的青睐。群众纷纷抢签承包协议,一举解决了土地流转后遗症。
“过去,我家的田地这一块、那一角的,种田辛苦得很,想包给老板都很难,没想到现在成了‘香饽饽’。我们当上了‘甩手掌柜’,坐等年终收租金。”上刘村村民何世国欣喜地说。
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方好田。近年来,石杨镇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建设,农民种田意愿越来越高,一幅幅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