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丰泽农牧团队在2024第十届中国猪业高峰论坛暨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十年庆典中,收获颇丰。其中,张洪培教授关于蓝耳病的中医辨证与防控思路的讲座,为养猪从业者及饲料加工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技术参考,对提升行业应对蓝耳病的能力、保障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新认识蓝耳病:复杂的混合感染症候群
在养猪生产中,蓝耳病一直是困扰从业者的重大难题。从临床表现来看,蓝耳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猪场中各式各样与蓝耳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症候群的总称。其症状复杂多样,常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如猪瘟、圆环、败血性链球菌、附红体、口蹄疫等,这使得猪场的疫病防控形势变得极为严峻。
蓝耳病毒的靶细胞与免疫抑制
蓝耳病毒的靶细胞为巨噬细胞,其终极目标是在巨噬细胞内增殖复制,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异常,从健康状态转变为工作不作为状态,甚至发生抑制和凋亡。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其功能受损,猪群的免疫力将大幅下降,如同失去了重要防线,从而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众多复杂的猪病中,都能发现与蓝耳相关的免疫抑制因素。
蓝耳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关联
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毒对巨噬系统的抑制作用,会导致猪群出现各式各样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巨噬细胞在呼吸道免疫防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功能失常使得呼吸道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喘气病、传胸、流感、副猪等疾病,且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根治,复发反弹率很高。
繁殖综合征:蓝耳病毒可垂直感染胚胎,对繁殖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经产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中,蓝耳因素占比高达95%以上。怀孕前期可能出现返情、屡配不孕,中期可能流产死胎、形成木乃伊胎,后期则可能产下弱崽、病崽等。
与圆环的协同致病: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相互影响,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它们互为诱因、互为帮凶,协同致病。临床检测发现,蓝耳阳性率高的猪群,圆环阳性率也相应较高,同时巨噬细胞吞噬圆环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猪群的健康问题。
对猪瘟免疫的影响:蓝耳不稳定时,猪瘟必发生,即所谓“打蓝耳发猪瘟”。蓝耳病毒会导致猪瘟抗体迅速下降,使猪群对猪瘟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非典型性猪瘟,给诊断和防控带来更大困难。
与非洲猪瘟的关系:非洲猪瘟与蓝耳、圆环的关系密切,有“非洲猪瘟遇蓝圆,猪场一周全玩完”的说法。蓝耳阳性猪群健康度差,完全丧失抵抗力,蓝耳圆环双阴猪场非洲猪瘟发生率相对较低,感染后的猪场也多为温和型。因此,防非先防蓝,中药防控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蓝耳病防控中的误区:疫苗与抗生素的双重困境
蓝耳疫苗的问题
在蓝耳病防控中,疫苗的使用存在诸多争议。部分猪场使用高蓝苗或活疫苗后,出现了蓝耳综合征,表现为亚健康猪群增多,甚至引发蓝耳病与猪瘟的混合感染。这是因为蓝耳病毒存在抗体依赖增强(ADE)作用,当疫苗使用不当时,可能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这些复合物不仅无法有效防控蓝耳病,反而会进一步损害猪群健康,如同“汉奸抗体”,协助病毒感染细胞。
抗生素的负面作用
抗生素在蓝耳病防控中也被广泛使用,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弊端。替米考星、泰万菌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会污染环境,导致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更重要的是,它们会破坏猪群的免疫系统,使猪群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在蓝耳病毒已经对猪群免疫系统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了猪群的病情。
三、中医辨证论治:蓝耳病防控的新希望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包括整体观念、对立统一、阴阳互存、运动转化等。在中医病因学中,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蓝耳病的发生正是由于猪群体内正气不足,邪气(蓝耳病毒等病原体)才得以入侵。而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为蓝耳病防控提供了思路,即通过增强猪群的正气(免疫力)来抵御邪气的侵袭。同时,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与脏腑关系密切相关,为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实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的目的。
蓝耳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则
根据蓝耳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每种分型对应不同的治则。
气滞血瘀之气血虚弱型:临床表现为毛长、毛厚、粗乱无光泽、皮肤发白-发红-淤血。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益气生血、扶正解毒。通过使用具有相应功效的中药方剂,改善猪群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清除体内的毒素。
气滞血瘀之繁殖障碍型:症状包括毛长、毛厚、粗乱无光泽、泪斑-死皮-淤血-流产。治则为活血化瘀、益气生血、暖宫安胎。针对繁殖系统的问题,采用中药调理,促进母猪的生殖功能恢复正常,提高繁殖性能,减少流产等繁殖障碍的发生。
气滞血瘀之湿毒血热型:表现为毛长、毛厚、粗乱无光泽、发绀-淤血出血-变蓝。治疗应化瘀除湿、清热解毒、泻火凉血。运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中药,清除体内的湿毒和血热,缓解猪群的症状,减轻病情。
气滞血瘀之肺气雍阻型:临床可见毛长、毛厚、粗乱无光泽、淤血出血-咳喘-肺实变。治则为化瘀祛痰、宣肺通窍、止咳平喘。通过中药的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作用,改善猪群的呼吸道症状,恢复肺部功能。
中兽药产品的优势与应用案例
中兽药在蓝耳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组合配方,注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例如,科信药业的抗蓝独特配方,包含金银花、八角、人参、红花、鱼腥草、黄芪、当归、川芎等多种天然植物。这些药材经过现代工艺处理,如全成分复合动态淬提技术,制成颗粒冲剂,可直接被猪体吸收利用。
应用案例显示,浙江某4000头母猪场使用蓝标产品(替抗清蓝/抗病毒多功能中药产品)3周后,蓝耳转为阴性;四川某6000头母猪场90%以上蓝耳阳性猪连续使用22天全部转为阴性。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了中兽药在蓝耳病防控中的有效性,为养猪从业者提供了可靠的防控选择。
四、对养猪及饲料加工从业者的指导意义
养殖户的防控策略调整
对于养殖户来说,了解蓝耳病的复杂性和中医防控思路后,应转变防控观念。在日常管理中,注重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态猪只。定期进行蓝耳病检测,对于阳性猪只应采取合理的隔离和处理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提高猪群的健康度、产仔率、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增强猪群的整体抵抗力。在防控蓝耳病时,可优先考虑采用中兽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对抗生素和疫苗的依赖,降低防控成本,提高防控效果。
饲料加工人员的配合措施
饲料加工人员应关注中兽药在饲料中的应用。在饲料配方设计中,可适当添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等功效的中兽药添加剂,如黄芪、当归等,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同时,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因为霉菌毒素会损害猪群的肝脏和免疫系统,增加蓝耳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配合养殖户进行饲料的合理投喂,根据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和投喂量,促进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互动与展望
蓝耳病防控是养猪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医辨证论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广大养殖领域从业人员能够积极尝试和应用这些技术,共同探索适合自己猪场的防控模式。如果您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有任何经验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也希望您点赞、转发本文,让更多的同行受益。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提升养猪业的疫病防控水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养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为养猪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张洪培:中兽医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创新先锋
张洪培,西南大学教授,中兽医领域的杰出专家,现任重庆西农大科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自1984年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中兽医专业以来,张洪培教授近40年来深耕中兽医教学、科研及临床一线,为推动我国中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洪培教授在中兽医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合作主编了《畜禽疾病诊治指南》、《新编中兽医大辞典》等多部权威著作,并发表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其中,2016年在《中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中药复方对蓝耳和圆环病毒的清除试验》论文,在学术界和养殖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蓝耳和圆环病毒疫病防控的“绿色革命”。
张洪培教授不仅在中兽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推动中兽医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提出的“以生物制品防控特殊烈性传染性疾病、以中草药保健构筑和强化动物天然抗病能力、以益生菌调节环境和机体菌群平衡”的“三足鼎立”健康生产养殖模式,为中国动物药品、生物制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一位兼具学者与企业家精神的领军人物,张洪培教授在推动中兽医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他创办的企业在兽药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洪培教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深远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了中兽医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创新先锋。(陈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