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非洲猪瘟(ASF)的冲击使养殖环境面临诸多新挑战,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防控也变得更为复杂关键。福建丰泽农牧团队积极参与2024第十三届世界猪业博览会,会中专家对ASF时代PEDV防控的深入剖析,为从业者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一、PEDV在养猪生产周期中的潜伏与爆发
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遭受PEDV的侵袭。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SuphotWattanaphansak博士指出,在分娩阶段,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猪,PEDV可能在此悄然传播。如某大型猪场在分娩期疏于防控,PEDV迅速扩散,导致大量哺乳仔猪发病。哺乳仔猪本就面临C.艰难梭菌、球虫病等多种疾病威胁,PEDV的加入更是雪上加霜,常引发严重腹泻、脱水甚至死亡。保育猪和生长育成猪阶段,回肠炎、猪痢疾等疾病常与PEDV并发,增加防控难度。
二、PEDV感染的发病机制深度剖析
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其感染发病过程迅速且危害严重。病毒通过粪口途径入侵猪体后,在小肠细胞质中迅速繁殖。一般在12-24小时内,病毒数量急剧增加,接种后不久粪便中即可检测到病毒抗原。12-36小时内,仔猪便会出现腹泻症状,24-36小时达到疾病高峰,严重水样腹泻和脱水使仔猪身体极度虚弱,死亡率高达90%-100%(仔猪<7天),14天以上仔猪死亡率也在20%-30%左右。其致病机制与病毒的刺突蛋白、核衣壳蛋白等密切相关,这些蛋白在病毒吸附、入侵细胞及引发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疫情防控七步走,筑牢猪场安全防线
冷静应对与精准诊断:面对PED疫情,从业者需保持冷静,做好长期应对准备。首次暴发往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准确诊断至关重要,临床症状如仔猪呕吐未消化牛奶后腹泻、母猪水样腹泻等可作为初步判断依据,但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PCR或多重RT-PCR技术可有效检测病毒,其中单独RT-PCR对PEDV检测更为敏感,qRT-PCR还能实现病毒定量分析,从而精准区分PEDV与TGE、PDCoV、Rota等类似病毒感染。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是防控关键。限制人员、车辆、鸟类、苍蝇、老鼠等生物和机械媒介进入猪场,尤其要防止其进入分娩单元。例如,在猪场入口设置多重消毒关卡,对车辆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和轮胎浸泡消毒。合理选用消毒剂,如2%氢氧化钠、1:100过硫酸钾、氧化钙粉等,定期对猪舍、养殖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激发免疫防线:在免疫方面,无疫情农场可选择PED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疫情暴发期间,活PED纯培养低传代整群口服的方式效果较好。通过IPMA检测初乳中IgA、IgG水平可评估免疫效果,刺激整群后母猪初乳IgA、IgG水平会显著升高,为仔猪提供重要保护。
初乳收集与利用秘籍:收集口服病毒后母猪的初乳是防控重要环节。初乳被称为“神奇牛奶”,富含免疫球蛋白。在仔猪出生第一天,按10-15cc/头的剂量给予,重复2-3次,可增强仔猪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警惕无乳乳腺炎:控制无乳乳腺炎(MMA)至关重要,若仔猪因母乳不足或缺乏被动免疫保护,极易引发PEDV二次暴发。养殖户需密切关注母猪乳腺健康,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
优化母猪疫苗接种策略:分娩前对母猪合理接种PED疫苗是防控重点。改良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有利弊,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IM)、口服(PO)、鼻内接种(IR)等。建议在母猪妊娠12周和14周时口服PED低传代,后续用疫苗维持,以提升母猪乳汁中IgA水平,增强仔猪保护力。
育肥猪防控要点:育肥猪感染PEDV虽死亡率低,但会影响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可采取让所有猪同时感染并添加高浓度电解质和矿物质的策略,促进猪只恢复。在14-21天病毒排毒期,加强猪舍清洁消毒,利用粉末消毒剂消除猪舍外病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改善肠道健康,提升猪只抵抗力。
对于养殖从业者和投资人而言,掌握这些防控知识和技术,可有效降低疫情风险,保障养殖效益。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不断学习和应用前沿技术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若您觉得有所帮助,请点赞、转发并关注我们,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养殖行业的专业资讯和实用技术,携手推动行业发展!
专家介绍:苏普特·瓦塔纳潘萨克博士是朱拉隆功大学兽医学院兽医系的杰出教员。他于1997年毕业于泰国顶尖的朱拉隆功大学兽医学院,并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显著成就。2006年和2009年,他分别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化了他的专业知识。
苏普特博士的研究兴趣广泛且深入,主要集中在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肠道疾病上。这种专性细胞内细菌对生长猪和育肥猪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导致急性血性腹泻和慢性腹泻。除了这一核心研究领域外,他还扩展到猪的多种病毒病原体,如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PRRS和PCV2,致力于揭示这些病原体的致病机制。
在科研方法上,苏普特博士不断创新,他开发了自体疫苗以控制和预防猪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并引入了ELISA、IPMA和qPCR等先进诊断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及其免疫反应。此外,他还利用下一代测序(NGS)和纳米孔测序系统进行细菌和病毒全基因组或16S测序,为猪肠道健康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苏普特博士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担任泰国、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多个养猪国的技术顾问,为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业界均产生了广泛影响,为猪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免责声明:本内容是基于在论坛上的讲课内容总结分享而来,若存在差错,还望多多包涵。如有侵权部分,请联系删除——福建丰泽农牧陈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