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的连云港市灌云县
农村普遍以种植稻麦为主
村集体缺少增收项目
经济来源少
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弱
2020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30.6万元
过百万元村寥寥无几
然而,仅仅三年时间
灌云县村集体收入“井喷式”增长
2023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90万元
净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100多个
净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达到14个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找准发展‘密码’”
灌云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霍永高说
近年来
灌云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富民兴村
着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头作用
引导村集体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种植养殖
……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
曾经的经济薄弱村正悄然蜕变
逐步走上一条富民增收、产业兴旺的快速发展道路
“村办工业不行,那就在土地上做‘文章’”
传统核心产业不振
现代工业基础缺乏
农村民生设施建设相较落后
……
导致灌云乡村振兴源动力不足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村办工业不行,那就在土地上做‘文章’”
新办法老办法,管用的就是好办法
2021年起,灌云县全面开展党建引领富民兴村
着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关键少数”作用
引导村集体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小田变大田”
“向土地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
灌云逐步在全县开展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
截至目前,规模整合土地15万亩
村均500亩
“后发地区”开始蓄造“后发之势”
把基层的活力搅起来,让村干部放开手脚干
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投入
然而,村集体缺少资金、村干部放不开手脚
“如何把基层的活力搅起来?我们要给办法”
灌云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县委组织部牵头下
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六家成员单位
研究开发“富民兴村贷”金融产品
制定出台《灌云县富民兴村担保贷款操作暂行办法》
综合运用贴息奖补政策、加强财政金融协同
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作为县域“富民兴村贷”承办银行
灌云农商银行以“输血”促“造血”
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要素市场配置中的作用
“贷”动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2021年4月,灌云县农商行成功放出第一笔贷款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富民兴村贷”1.9亿元
惠及400多个村集体自主经营项目
无一笔呆账坏账
有力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
在党建引领、产业培育和金融支持的多重作用下
灌云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一度落后的村庄蜕变成“幸福村”
村集体经济火热发展起来
“现在我们村干部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他们有事干、有奔头
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感也翻倍!”
灌云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路子找对了,通过小切口就能撬动村庄现有矛盾的解决
要让村干部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
不断积累信心、锻炼能力
村里有钱、村干部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
老百姓也就更信服我们的村干部
村干部也更有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存在感”
以实干为“犁”,耕好村书记“责任田”
灌云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
村干部里不乏“伺候土地”的行家里手
不少自身就是种粮大户
整合土地种粮食不仅技术门槛低
经营风险小、效益有保证
而且可以发挥村干部“传帮带”优势
再配合上县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村集体增收致富的路子一下子打通了
第一年,大部分村集体收入“小有起色”
种地就能挣到钱的“甜头”让村干部干劲十足
圩丰镇以“一产”为基,着力建链、补链、延链
推进村集体发展项目提质增效
其中,该镇南华村“95后”村党总支书记徐海青
起初连地里的农作物都分不清
“我当时心里确实没底,就硬着头皮现学现干”
为了带动村干部种田的积极性
徐海青带头打造“书记责任田”
几乎整天“泡”在地里
“那时我们几个村干部不比别的,就比谁晒得黑、在地里待的时间长”
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绿色种植技术
一心要啃下“硬骨头”的村干部们
不断提高水稻品质、探索精装大米路线
进一步拓宽了南华村增收渠道
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
南华村在2022年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借力“富民兴村贷”政策
将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
以公司化运作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通过集中采购和销售
南华村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销售价格
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80万元
净利润超30万元
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下一步
南华村还将招标建成“无人化智慧农场”项目
未来可以通过指挥中心
24小时全天候观测到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在徐海青等村干部的带领下
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小徐书记到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很大
水泥路修好了,路灯通好了,新的村部也在建设中
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村里的老党员说起徐海青满是赞赏和信任
在东王集镇小垛村
原本的黄豆地“大害虫”
如今成为致富的“黄金丹”
小垛村通过发展豆丹养殖
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还带动周边闲置劳动力就业
既兴了产业,又富了村民
豆丹作为一种极佳的高蛋白食物
一斤可以卖到四十元左右
在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具有极大的销售空间
且豆丹养殖不破坏土地、生态环保
虽说投入大一点、技术要求高一点,但来钱快、收益多
2022年,经过“一分试验田”豆丹试养
小垛村党总支书记黄昌松发现
一亩地经营净收入预计能达到4000元
成功的喜悦让村干部们信心满满
2023年初,小垛村正式启动豆丹养殖项目
“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
觉得试验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尽力而为
县委组织部也给予我们非常大的支持
经常到田间地头来看长势、谈收成
不仅给村里发放50万元扶持发展资金
还协调技术人员、金融机构等持续提供帮助”
如今
小垛村流转土地610亩新建富民兴村产业基地
360亩实施稻麦轮作和大豆、玉米套种
250亩建设豆丹产业园
建成设施大棚108栋
采取露天养殖、大棚养殖方式
村集体自主经营
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50万元
“现在我们村集体收入上来了,给村民办了不少民生实事
村干部们也觉得‘腰杆挺硬,说话有底气’”
黄昌松说
“一年学、二年做、三年大干,带着乡亲们‘苦钱’”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
灌云县部分发展步伐较快的村庄
还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
还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伴着轰隆隆的机鸣声
秸秆打捆机在田地旁来回穿梭作业
经过压实、固定再“吐”出一个个方正的秸秆包
“之前捆成圆形秸秆包,既不方便运输、运载量也少
经过二次压包,运载量可以翻番,降低了运输成本”
杨集镇方庄村党总支书记唐晓蜜说起“生意经”头头是道
除了本村1935亩土地种植产出的秸秆
周边村庄的秸秆也被运来集中处理
后续销往扬州、徐州等地
作为造纸、牛羊饲料的原材料和电厂的燃料
田间秸秆“变废为宝”带来“绿色财富”
真正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一年学、二年做、三年大干,带着乡亲们‘苦钱’”
唐晓蜜吐露出村干部们的心声
然而,在2022年初
方庄村土地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
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支持下
唐晓蜜牵头10余名老党员
组建村级土地流转先锋队,积极推动“小田变大田”
“从2022年开始
我们村里就尝试着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
当年就种了180亩地
一亩地能赚700元,总收入达十几万元
2023年,村集体土地就扩大到了910亩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了300万元
净收入达到了90多万元”
土地面积增加,产量也上来了
为了解决粮食存储难题,提升效益
唐晓蜜便带领村“两委”干部集思广益
招引落地一家粮食加工厂
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建设粮食烘干房
并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容量4000吨的粮食仓储厂房
构建一条“生产、烘干、加工、仓储、物流”
一体化运转的稻麦轮作产业链
实现亩均效益提升10%左右
为了让村集体自主经营亩均效益继续提升
唐晓蜜带着村干部到苏州考察后
注册了“灌杨方庄富硒大米”品牌
发展订单农业,释放品牌效应
据唐晓蜜介绍
现在村里富硒大米已经卖到5.5元/斤,收益非常可观
“未来,我们将继续延伸富硒大米产业链
打造富硒鸡蛋等特色农产品”
“明年我们村一千万元的产值有望了”
……
唐晓蜜的“苦钱”路子越走越宽
带着乡亲们快速奔上致富路,他信心满满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设施
一张张满足而幸福的笑脸
……
如今的灌云县
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南华村的村集体自主规模经营
到小垛村的豆丹特色产业发展
再到方庄村的土地流转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价值
以资源激活优势特色产业成长
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延伸和融合
拓展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发展空间
灌云县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