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绿树成荫、碧水相依的博后村,一幢幢精品民宿坐落其中。刘琪成摄
花艳菜绿沃野间,鹿城“丰”光醉人心。新年伊始,漫步于三亚的乡村、田野,只见草木葱郁、瓜菜飘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4年,三亚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视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凭借土地托管、培育特色产业等一系列深化改革与创新举措,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蓬勃活力。如今,一幅幅展现新乡村风貌、新生活气象的绚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三亚农村集体经济“丰”光无限。
势头强劲,多村收入破百万
新年伊始,三亚“三农”领域捷报频传。2024年,三亚97个行政村(含10个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4亿元,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68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2个,特别是博后村继续突破1000万元。
这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据,是三亚在乡村振兴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的有力证明,彰显了三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的显著成就。
深耕“农”字沃土,三亚精准发力,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力,引领农村经济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去年,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政经分离”和“三变”改革,构建起产权明晰、成员明确、运作规范的基层治理体系。这一过程中,三亚还规范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四个不规范”问题,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亚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与2023年相比,2024年三亚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338.94万元,占比从13%提升至25%,显示出经营性收入在集体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土地发包收入虽然仍占主导地位,达到8237.46万元,但占比已从77%下降至61%;投资收益为1711.8万元,占比提升至13%;其他收入为176.4万元,占比1%。
这一变化表明,三亚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结构正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支撑,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亚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记者经过深入梳理,发现其特色各异,却又和谐共生,恰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海棠区洪李村通过发展鳄鱼养殖产业,成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显著提升。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92万元,其中鳄鱼养殖产业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固定收益,形成了鳄鱼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为其他村提供了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吉阳区“明星村”博后村充分利用毗邻亚龙湾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产业,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83万元,较上年增长了近10%,成为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天涯区水蛟村通过合理利用村委会大楼及场所的使用权和管理权,进行出租或经营,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的稳定收益;
崖州区乾隆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产业,通过“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带来96万元收益。发展深海养殖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产业兴旺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的带领下,通过自主建设蔬菜和瓜果种植大棚,为村集体创造了244万元的收益,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
……
三亚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还注重政策扶持和集体资产提质增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整合中央、省、市财政预算资金扶持行政村、建立经济强村及项目培优机制等,有效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同时,三亚坚持将农村集体资产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等措施,促进了集体资产的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三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和“机器管三资”工作。在全市统一搭建了“三亚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监管。
此外,三亚还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在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等方面的能力,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