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以下简称《目录》),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共包含103项技术,既有前沿性、降碳潜力大的“示范类技术”,又有相对成熟、适合规模化应用的“推广类技术”。其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20项,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在内的重点领域降碳类59项;储碳固碳类3项,数智赋能类14项,非二氧化碳减排类7项。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成效显著,这离不开绿色低碳科技的支撑。此次公布的名录中,农业领域降碳类技术包括“粪-沼-蔬”生态循环与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化技术、农业有机固废酶解高效腐熟关键技术、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生物动力循环种养生态减排技术和基于太阳能高效利用替代高碳排放供暖的设施农业减碳系统技术共计5项。
科技赋能,擦亮了农业低碳发展的绿色底色。在甘肃省玉门市花海镇的九州巴郎蜜瓜基地,通过太阳能高效利用替代高碳排放供暖的设施农业减碳系统技术,结合测土施肥、储能等技术,4392平方米日光温室内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3.84万吨。该技术可以满足寒旱地区瓜果、蔬菜类农产品越冬生产所需的绿色低碳低成本能源供给的需求,单位面积有机肥料及耗水量降低45%以上,西北地区每平方米集热器可替代约70kgce(千克标准煤)传统能源消耗,在不依托电力、燃气等传统能源的条件下,实现全绿色、离网式设施农业数字化生产。
《目录》列明了各项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技术适用范围以及技术应用的典型项目。《目录》的发布有助于促进低碳技术的市场化推广应用,对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