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神农植保多模态大模型1.0”,这是我国植保领域内首个系统整合识别、预警、防控功能的AI植保多模态大模型,包括5万余条病虫防控技术信息、40万条高质量标注的植保图像数据和3万条高质量植保问答数据等。该模型将开放给其他省、市级植保部门使用,助力全国智慧植保工作快速发展。
据悉,2024年,北京发布了“北京蔬菜智慧植保服务系统”,实现蔬菜病虫害智能识别、智能预警、智能防控三大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成为种植户身边“365天×24小时”随叫随到的“超级植保专家”。今年,“北京蔬菜智慧植保服务系统”迎来2个重要突破。一是升级为“北京农作物智慧植保系统”,除蔬菜作物外,新增小麦、玉米等粮经作物以及大桃、苹果等其它作物类别,服务覆盖作物种类从38种增加到53种,整体服务覆盖病虫种类从395种增加到711种,病虫害智能识别诊断种类从27种增加到347种(其中蔬菜病虫230种),并且新增了AI全语音智能问答、农事智能语音录入整理等功能,系统整体服务能力与使用便捷性都得到极大提升。二是“神农植保多模态大模型1.0”成功研发并开放使用。该模型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中国农业大学神农大模型研究团队联合研发,在原神农大模型1000万条农业知识图谱、超5000万条现代农业生产数据,以及2万本农业类图书的训练语料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北京农作物智慧植保系统内所有的识别诊断模型、病虫害预警模型、防控技术信息等内容。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决定将神农植保多模态大模型开放给其他省、市级植保部门使用,并愿意协助有意愿的植保部门构建更适合当地生产情况的智慧植保服务系统,以期实现资源互补、成果共享,进一步提升智慧植保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北京愿做先行者,将多年来的智慧植保研究成果向全国植保部门开放,与各地植保部门联合推进全国智慧植保工作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站长张加勇说。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在病虫害识别、预警模型数量与准确率提高方面加大力度,持续提升智慧植保系统以及植保多模态大模型服务能力,研发优化病虫害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慧植保硬件设备,为未来的无人化监测预警与防控作业提供支持,共同以智慧植保为抓手推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