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松原大地,农机轰鸣打破春日寂静,黑土地上涌动着勃勃生机。记者近日走访松原市多地发现,2025年备耕春耕生产已全面铺开,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松原正以科技赋能、生态优先的理念,书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水稻育苗开始了,前郭县白依拉嘎乡韩家店村农民孙恒涛正和家人一起在育苗大棚内忙活着。近两年,他家的水田都是采用创新的“稻蟹共生”模式种植,螃蟹在稻田中穿梭,既为稻田松土,排泄物又成为天然的肥料,有效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孙恒涛介绍,中秋时节上市的河蟹加上水稻的收入,要比过去一亩地增收不少。
而在白依拉嘎乡的白依拉哈村,智能育苗大棚已成为很多农户的首选。乔春诚的大棚内,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只需轻轻一按,上土机和覆土机便自动精准作业,覆土的厚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这种机械化的育苗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苗齐苗壮,每亩产量因此提升了约10%。
在前郭县各农资经营门店,前来选购种子、化肥的农民络绎不绝。玉米、水稻、大豆等优质品种分门别类陈列,销售人员现场讲解种植技术要点。“这个玉米品种抗病性强,亩产比普通品种高200多斤。”来自前郭县乌兰图嘎镇大房身村的门秀芳仔细对比着不同包装的种子,她已提前预订了50公斤玉米种和1吨化肥。
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春耕生产计划投入资金44.4亿元,需各类作物种子6.02万吨。截至3月31日,全市已筹集备耕资金44.4亿元,资金到位率100%;需底化肥64万吨(自然吨),已到户63.4万吨,到户率99.1%。农机具检修率达96.2%。
在扶余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多台工程机械协同作业,工人们分工明确,共同描绘出一幅繁忙而和谐的劳动画卷。该项目覆盖了扶余市的17个乡镇,总投资近7.6亿元,旨在打造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率、高抗灾能力的“四高”农田。项目涵盖了水源井、输电线路、土壤改良和田间道路等多项工程,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6月30日前将全面完成所有建设内容。届时,这片得到平整、改良,灌溉设施完备的土地将焕然一新。
千里沃野,共筑粮仓。为确保备耕春耕顺利进行,松原市多部门联手行动,共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交通运输部门加大了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致力于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的“双下降”,以及不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不发生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双不发生”目标。持续开展隐患清剿行动,为春耕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农资保障方面,松原市供销社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指导并督促农资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农资的入口审验,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同时,积极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农民举办农技知识讲座,传授科学的种田知识,从农资的科学使用、选购技巧到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专家们为农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松原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假劣种子、化肥等违法行为。“我们提前为今年春耕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此外,全市已培训农民10.7万人次,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服务。
国网松原供电公司的党员服务队也积极响应农村地区的春耕实际用电需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电力支持和用电指导,确保春耕期间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紧跟时代步伐,松原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指引,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双管齐下,多方位筑牢粮食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