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学位课“乡村学经典研究”正式开讲。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以“读懂传统才能读懂现代”为题介绍了课程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主持开课仪式。
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组织该领域1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历经一年多的专业论证、斟酌推敲、反复打磨、审查报批,形成了研究生学位课程《乡村学经典研究》的教学讲义、课堂课件、教师团队、授课方法、质量监督等系统方案。
据介绍,课程内容包括“经典著作”“经典制度”与“经典案例”三大模块。其中,经典著作板块旨在奠定理论基础,解读乡村变迁。该模块涵盖《乡土中国》《吕氏乡约》《乡村建设理论》《摆脱贫困》四大专题,分别从乡村社会学观察、道德礼教制度分析、乡村建设历史探索、共同富裕理论根源等角度解析乡村社会的演进脉络。
经典制度板块梳理了制度演进,拓宽国际视野。该模块包括“集体农庄”“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和“国际乡村制度比较”四大专题,系统回顾和剖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制度变革,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发展的制度逻辑和历史经验。
经典案例板块则透视成功经验,激励创新发展。围绕“千万工程”和“脱贫攻坚”两大专题,重点解析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素材。
据悉,该课程构建起完整的乡村传统知识体系、乡村经典观察视角、乡村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对乡村传统与经典的系统性教学,引领学生反观乡村历史图景,感受乡村传统魅力,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乡村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实践热情,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