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全国生猪、家禽主产区,全区有32个县被列为全国生猪重点县,优质鸡占全国1/4以上份额,奶水牛存栏、水牛奶产量全国第一,畜牧养殖极具优势。
近年来,广西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大力扶持养殖企业,让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全产业链化转型,向良种化、区域“无疫化”推进,并依托畜牧产业发展优质饲料牧草种植,通过种养结合,走出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村庄增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先行稳产保供助力全区畜牧业做大做强
今年一季度,广西畜牧生产迎来“开门红”,全区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增长21%,高于全国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80.92万吨,增长39%,高于全国增速25个百分点。
“成绩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狠抓生猪生产,二是狠抓牛羊扩群增量,三是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四是狠抓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通过进一步稳定金融、保险等长效支持政策,扎实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举措,全区畜牧业呈现出“大、高、新、优、绿、强”特点。
数据显示,2021年底,广西生猪存栏超过2000万头,已提前恢复到常年水平,生猪出栏2720万头,完成增长20%的目标任务,为一产增长作出有力贡献。首批407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完成挂牌,初步构建起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创建了149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区动物疫情态势总体平稳,连续32个月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连续4年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在全国率先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率先建立起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激励机制,率先推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微生物+生态栏舍”养殖新技术新工艺。2021年,全区94%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
走进位于贵港市的广西贵牧公司、桂垦万鑫种猪场两家生态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模宏大的双层高架床猪舍,在上万平方米高架网床栏舍上,猪可自由踱步,猪粪、猪尿透过高床网孔下落。
据介绍,这是目前广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高架网床,在网床上层,安装了空调、水帘等降温保暖设备,配备料塔、智能自动化投料系统等,下层集粪和安装相应设备,既通风干燥,减少栏舍内氨气,又便于清粪作业。“利用高架网床进行生猪养殖,及时将生猪与粪污分离,养殖过程中栏舍免冲水,实现养殖源头减排,再配套雨污分流、异位发酵床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达到生态养猪的目的。”贵港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行业专家严格鉴定,由广西首创的这套高架网床环保猪舍技术,比传统栏舍节水90%以上,同时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清除养殖环境不良气味、净化水质、提高肉产品质量等优点,目前高架网床环保猪舍进入农机补贴试点项目,已在全区以及重庆、吉林、江西、河南等多个省市得到认可和示范推广。
作为全国畜禽养殖大省和华南地区重要畜禽产品生产供给地,广西在全区大力推广“生态栏舍+微生物”等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均实现养殖场末端零污水和粪肥便利化处理利用。目前,广西实施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达31个,拥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1570个,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3.9%,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高达99%以上。
种养结合提质增效推动实现规模化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在贵港市中里乡,坐落着一个产值近亿元的大型禽畜养殖场——港丰农牧,其长期致力于地方优质鸡配套系选育与推广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已从最初单一的瑶鸡保种场,成为集优质鸡保种选育、新品种开发、种苗生产、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家禽屠宰加工、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年产优质商品代鸡苗6000多万羽,年出栏肉鸡300万羽。“家禽加工冷链一体化项目建成后,产能最高可达年产1亿羽优质鸡苗。”公司负责人黎卓炎说。
无独有偶。依托本地资源与区位优势,着力推进种养结合、加工生产一体化发展,桂平市振新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肉牛改良养殖为主体,以种植牧草、饲料加工、生态有机肥生产推广为依托的综合发展模式,实现公司总资产逐年稳步增长。“以牛栏为垫床,采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以益生菌、农作物秸秆、木糠等为发酵床垫料原料,粪污发酵成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种植果蔬和牧草,又用于饲养肉牛。”该公司技术员介绍,利用牛的运动实现垫料的翻动,肉牛出栏后,拆掉栏舍之间的栏杆,用铲车将牛粪送至牛粪撒肥机内再运至农田撒播还田,实现养殖全程不冲水,粪污零污染零排放。同时,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杜绝了秸秆随意堆弃和田间焚烧的现象,村容村貌、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曾是木圭镇普通养牛户的周军,在贵港桂平市牛羊产业协会的带动下,走上现代规模化生态养殖之路。“今年全市开展‘万头母牛进千家’活动,建了空调牛栏,还有牛粪燃料化利用的制粒车间,年出栏600头牛,对市场很有信心。”周军告诉记者。
小账连着大账。目前广西全区畜牧业产值1423亿元,2021年饲料工业总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9个百分点,稳居全国第三位。
“广西明确提出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并科学划定禁养区域,高标准制定生态养殖标准。各地每年根据规模养殖标准,确定本地推进畜禽生态养殖认证的对象和任务。”自治区畜牧站负责人指出,广西制定发布了生猪现代生态养殖场验收评审标准等6个认证标准。在认证要素中,既充分考虑动物福利、产品质量安全等核心内容,同时统筹兼顾养殖场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便利化处理和全量化还田利用,在综合效益方面取得生态环保效果好、产品质量安全好、饲料转化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利用率高等“两好三高”的显著成效。
科技引领联农带农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新发展格局
洁净的空气、恒温的环境,掌握猪的习性;把养殖户、猪、物、场搬上互联网,实现对猪只群体管理到个体管理的转变;用手机在网络生鲜平台下单,快则半小时内预制餐就可以送到家……在广西扬翔公司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猪场里,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猪肉食品的详细信息,颠覆了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认知。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入选者,早在2019年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扬翔公司就通过一套高强度结构化的“铁桶”楼房养猪模式,完全保住了楼房猪场内6万头母猪和5000头公猪,防疫能力十分突出。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1000多家“铁桶”猪场,为全国各地更多的中小养殖户提供非洲猪瘟防控服务指导,9成以上猪场已建成,进猪复养成功率达100%。以智能化楼房猪场为核心,扬翔全面推进养猪互联网,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各个产业链条聚集在楼房式的产业园内,通过封闭式监管做到全程追溯,精准营养和精准选配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保障终端猪肉的品质更健康安全,“料养宰商”一体化猪业全产业链已具雏形。
“在贵港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冷链、中央厨房食品加工等一系列项目,正在打造千亿食品产业园。”扬翔贵港总部董事长莫金枝介绍,以“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万户”“智慧物流+农民运输合作社”等联农带农模式,全力打造从农场到餐桌“数字化食品全产业链中央厨房”,拉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通过对外输出猪精、饲料、技术服务等,为行业提供“广西扬翔方案”。
把握当前产业升级变革,全系采用高规格智能机械化猪舍养殖的广西贵牧公司也在猪场二期建设中运用全新养殖理念,通过引进智能化硬件设备,建设“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猪场,旨在实现育肥猪养殖的全方位数据分析和管理。“目前,国内育肥猪占生猪养殖市场份额最大,但其中80%由中小型及散养户养殖,专业化程度低,产业竞争力弱。”公司研发团队负责人认为,业内亟待形成基于全国养殖环境收集、总结、分析得出的育肥猪养殖全过程的基础数据。
在贵港市漓源饲料公司现代化车间,记者看到4条智能生产线日产1200吨饲料,4台机器人井然有序拆垛、码堆,每天发货400-500吨。“一台机器人能顶2-3个人工,从原料进入车间到成品交付全过程实施电脑控制,严格按国家标准体系组织生产。”车间负责人梁林告诉记者,生态、环保、安全理念贯穿饲料研制生产全过程,产品主要覆盖贵港及周边、桂平、平南地区市场,带动当地养殖业迅猛发展。
更大的数字革命还在进行。为解决生猪产销过程中数据收集难、监管不全面、决策不科学、终端溯源难等问题,广西在全国率先打造畜牧兽医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IOT(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通政府多个畜牧管理系统,贯穿生猪从产到销所有环节,为畜牧监管采集科学准确的过程事实数据,实现猪只生命周期全程可追溯。现在该平台已在广西全区推广应用,探索从生猪养殖、检疫、流通、屠宰、消费等全流程信息化贯通。
目前,广西在贵港、柳州、钦州3市组织实施国家级桂系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2个,扬翔首创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猪场”成果被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价为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优质家畜作为推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之一,要按照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全面提升绿色养殖水平,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纪豪表示,下一步,广西将持续聚焦畜产品稳产保供,抓好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产业特色,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70%,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