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仲秋,泽曲河畔的茫茫牧野毫不掩饰地向牧人们展示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粗犷之美。这时的泽曲草原,早晚的空气变得些许凛冽,在秋风的吹拂下,牧场徐徐褪去青春的绿意,渐渐露出成熟的金黄色,泽曲牧人们随之迎来了一年中最惹人欣喜的丰收时节。
行走在泽曲草原,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在这秋季,天高云淡、水草丰美、牲畜膘肥体壮之时,牧人们丰收后的欢声笑语便显得更加悦耳动听。
就在几天前,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镇环科日村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放牧员格日多和他的两个同伴将牧场从夏季草场搬到了牧草葳蕤的秋季草场,这意味着合作社迎来了第一批牛羊出栏的好时节。
“前两天出栏了350只羊、40头牛,合作社收入了103万元。”第一批牛羊出栏就为合作社创造了上百万元收入,这让格日多心里乐开了花,作为放牧员,将牲畜养得膘肥毛色亮,按约定,他们将在工资的基础上,额外得到一笔奖金。对格日多和他的伙伴来说,这无疑是对一年的辛勤劳作最好的肯定和鼓励,跟随如同星辰般撒在牧场的牛羊,他不由放声唱起了牧歌。
走进位于和日镇北郊的环科日村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眼前偌大的院子里,办公室、良种畜繁育棚、贮料间一应俱全,新建的2间畜棚已完工验收,等待着冬季使用。来到正在建设的环科日村产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化厂房建设工地依然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感恩党和政府的扶持,也感恩每一个牧民‘股东’的全力支持,以及社员们的辛勤劳动。”眼看园区标准化厂房临近竣工,合作社理事、会计三派加感慨道,“我们一路走来,为的就是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把村民的生活提高上去。”
不久前,环科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2022年青海省“农行杯”农(牧)家乐美食体验和农家特色产品展示活动中获得“优秀奖”,代表全村评比并拿到了奖牌,三派加为之自豪不已,他精心把奖状和奖牌的图片制作成短视频,配上欢快的音乐,“晒”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以此“炫耀”合作社取得的成绩。
环科日村是泽库县乡村振兴试点村,去年底,县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规划,为村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配备第一期600万元项目资金,为合作社更加发展壮大注入了源头活水。经过一番商议后,合作社用这笔资金增加了近800头(只)良种畜。
在今年6月下旬,合作社准备转场至夏季草场时,他们曾预估,今年出栏量将达到300只羊和40多头牛,如今,已顺利实现了这个目标,他们计划年底再出栏400只羊和60多头牛。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南拉加对此成竹在胸,“牛羊长势好,目前看来,这个预期不难实现,我们要用满满的收获,献礼党的二十大。”
在泽库县,推广“拉格日模式”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畜牧业改革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和日镇加强村集体经济“破零”,因地制宜,培育出了和日村石雕产业、吉隆村万只藏羊基地、环科日村“和日清油”榨油坊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环科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榨油坊已改换了几年前简陋的旧貌。走进院落北角修葺一新的“产品展示馆”,木质展架上大桶装、小瓶装、礼盒装、油渣饲料等包装精美的“和日清油”产品琳琅满目,踱步斜对面的车间,引进新设备后的作业区已从几年前的一条线变成了分门别类的一个个“单间”。
“和日清油”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泽库县和周边牧区曾经是家喻户晓的食用油“品牌”产品。2017年,环科日村将闲置的村级活动室改造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地,整合发展资金,办理生产手续,购置油菜籽、榨油机,建成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榨油坊,循着祖辈们创“品牌”的足迹,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和村民转产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以前用的旧生产线每天的产能只有2500公斤,现在能达到5000多公斤,还能加工麻渣颗粒饲料。”三派加说,2021年,合作社在巴滩牧场等周边地区租用成片耕地种植油菜籽,入仓近7.5万公斤,生产3.5万公斤“和日清油”,由麻渣加工而成的近6000公斤颗粒饲料,还没来得及“落地”,便被其他村的合作社订购一空。
开办榨油坊的这几年,合作社先后在和日镇、泽曲镇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镇开设了“和日清油直销店”,实行部分订单式生产,签订菜籽油订购生产合同,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拓宽了销路,克服了小型产业后劲不足的“软肋”。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原来的老路,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创新发展思路,改革转产,搞市场化,搞多元经济,做掌握新生产方式的新牧民,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同行的和日镇镇长旦正才让说,“党是百姓心中的太阳,高原人民期盼党的二十大,期盼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