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秦”劳富“渔”》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安市鄠邑区和高新区,实地探访都市农业背景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走进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曲抱村,原先的荒地如今变水田,引来大量游人来此打卡。站在田垄上,近300亩地的水田一眼望去,金黄的稻穗与翠绿的荷叶交相呼应,还有一片片鱼塘做点缀,“曲水稻香”的牌子立在田边,这种景色,远比画中来的真实。鄠邑区曲抱村党总支书记杨选利说:“原先这里是一片荒草地,今年5月份,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着手将这片地打造成一片集稻渔共养、荷花种植、农村旅游等项目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在沣水渔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鱼大棚里,20套直径4米镀锌板养殖池中,鲈鱼正在欢快地游动着。池壁上架设的管道向池中注水,池子中央立着的另一根水管从下方将养鱼尾水连同沉淀物排出,过滤后,由露天鱼塘内鲢鱼及水生植物将水净化,再流入大棚内的养殖池里,最终达到以鱼净水、用水养鱼,养鱼不换水。“这种模式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水质容易控制、易管理,产量每立方米可达50公斤,相对土塘有大幅度提高。”工作人员在介绍陆基圆桶——池塘耦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优点时如是说。
2021年,鄠邑区养殖总面积355余亩,淡水养殖总产量675吨,渔业总产值合计3144万元。在国家、省市政策指引下,全区渔业发展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养殖模式发展。
稻鱼、稻虾、稻鳖、稻鸭,四个好“邻居”同住在稻田和荷塘中,稻子与荷花的净水功能为鱼、虾、鳖、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西安高新区东大街道北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稻鱼混养内,俨然一片和谐的生态链。该地稻渔混养新模式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生态向好的同时,为古城西安又增一处网红打卡地。
西安东大地热水产综合养殖场中养的鱼可不一般,鲨鱼在池中享受“温泉”待遇。成片的鱼池中,养殖着淡水白鲨、淡水蓝鲨等鱼类,这些鱼的体质甚是强壮,在水中游得飞快。它们的生活环境也不一般,鱼池旁的水渠中流淌着50℃左右的温泉水,用于将鱼池中的水温随时调节在25℃左右。养殖场负责人张岩山说:“我们这里又名特种渔场,地处沣河滩涂区域,其特点是地表水、地下水,尤其是地热水资源极其丰富,是西安市境内水产养殖尤其是热水鱼类养殖最理想的场所之一。”
高新区农水局自2020年起至今,利用健康渔业发展项目、绿色渔业发展项目对北大村稻渔混养示范区建设投入资金支持共15万元;积极组织稻香北大·农事体验节、云上农民丰收节等各种农事体验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下一步,高新区农水局计划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扩大稻渔混养规模,打造鱼、稻、鸭共生、休闲垂钓、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走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村宜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切实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