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获悉,由山西农业大学组织管理、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牵头申报的“农业农村发展”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成功备案,获准2023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这是国内首个“农业农村发展”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农学博士学位。这意味着我国将系统培育更多适合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据该校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吴易雄教授介绍,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连续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决策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稳粮保供、产业发展、种业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科教管理等都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任务。在今年年初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在此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积极响应,顺势作为,充分利用农业专业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结合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积极申报“农业农村发展”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办学宗旨,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农业农村公共政策、农业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教政策与管理4个主要研究方向,计划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事农高层次专门人才。
据吴易雄介绍,农业农村发展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管理学学科为主体,涉及资源学、环境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管理、科技政策及大数据科学等学科,其学科范畴和研究对象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涉及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种业振兴与稳粮保供、乡村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科教管理与农业人力资本开发等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政策与管理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强大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