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养殖新闻

把“小肉鸡”做成致富“大产业” ——贵州省清镇市肉鸡产业发展观察

2023年11月15日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生态养殖场,几辆运输车正在陆续装车,鸡舍内,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捉鸡小分队正在鸡舍里抓鸡,忙得不亦乐乎,鸡叫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们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肉鸡产业,可实现年出栏肉鸡30万羽,年产值约1500万元,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租金收入,为村民带来20万元劳务收入。”小坡村党支部书记王仕飞说。

  近年来,清镇市通过引进温氏、大发、德康等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入驻,着力实施生态家禽产业“一园五带”工程,规划建设畜禽加工产业园,形成以站街、卫城、犁倭、暗流、流长等乡镇为主的肉鸡产业带,鸡苗产出量和生态家禽出栏量连续多年蝉联贵州省第一,且远销广西、云南等地。2022年,肉鸡年出栏量更是达到了1650万羽,脱温鸡销量达700万羽,带动肉鸡养殖户665户,农户代养收益达到7500万余元,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小肉鸡”实实在在成为了清镇市农业发展“大产业”。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变“主导产业”

  辣子鸡是贵阳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清镇市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肉鸡产业。“清镇市发展肉鸡产业始于2004年,那时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年出栏量只有几十万羽,加上缺乏市场规范,当时的肉鸡产业在省内根本排不上号。”清镇市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周时均说。

  2007年,清镇市通过招商引资等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入驻,肉鸡养殖产业开始呈现规模效益。

  “肉鸡养殖产业刚落户清镇时,站街镇高乐村全村450余户人家,仅有4户村民有意愿发展肉鸡养殖,对于这样一个风险较大的产业,大多数村民都在观望。”时任高乐村党支部书记杨孝江回忆。

  为了抢抓“鸡”遇,站街镇坚持党建引领,将肉鸡养殖作为站街镇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党委领导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的方式带动肉鸡产业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号召力’,坚持党员示范带头,全面发动农户参与肉鸡养殖。目前,我们已经带动10户党员发展肉鸡养殖,辐射周边村民139户共同参与。”高乐村党支部书记罗云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站街镇目前有12个村加入了养鸡队伍,养鸡户由最初30多家发展到300余家,年出栏肉鸡由40多万羽发展为600多万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贵州肉鸡养殖“第一镇”。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肉鸡养殖产业“蛋糕”,清镇市坚持“一主一辅”(以生态家禽为主导、以绿色蔬菜为辅导)抓农业,肉鸡养殖成为了清镇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组建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肉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围绕肉鸡扩能、精深加工、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出台《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10日,清镇市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投入1.6亿元,打造15个村集体养殖示范点,新增260余户养殖户,新建鸡舍46.5万平方米,年新增肉鸡出栏量约1395万羽,加上现有基础,2024年底,清镇市肉鸡出栏规模将超3000万羽。”周时均说。

  科技助力,“传统养殖”变“智慧养殖”

  位于清镇市暗流镇的韩家坝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是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建设、运行的高效生态肉鸡养殖基地,也是贵州省内首个“高效率、全环控、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养殖示范基地。

  基地建有双层平养全环控鸡舍20栋,采取“双层平养”和“舍顶保温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升级改造鸡舍,把传统鸡舍改造成密闭环控鸡舍,让肉鸡住上了“楼房”。每栋鸡舍都配备了喷雾机和自动控温设备,安装了物料系统和饮水系统,处处突显“智慧”养殖。“管理人员只要设置好肉鸡生长周期中所需的生长条件,设备在肉鸡不同的生长时期会自动调控温度、湿度,此外,对鸡舍进行消毒、降尘以及输送饲料都可以实现‘一键启动’”清镇温氏韩家坝高效生态养殖小区现场负责人赵开林说。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智慧’养殖模式通过实现多个关键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既减轻了管理负担,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肉鸡品质更好、损耗更小。今年年出栏预计达200万羽,产值近7000万元。”赵开林说。

  在智慧模式的帮助下,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个鸡舍的温度、通风和鸡群情况,实时观测肉鸡每天摄入的水量、食量等数据。“9号鸡舍有两层,可以养近3万只鸡,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我一个人就能管理这3万只鸡,省时省心又省力。”清镇温氏韩家坝高效生态养殖小区9号鸡舍管理人员佟安良说。

  清镇市满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肉鸡养殖项目已有三年。之前一直采用的传统方式育雏,随着煤炭价格节节攀升,加上育雏期间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风带送风的噪声以及一氧化碳难免进入鸡舍对小鸡造成危害等因素,都让公司负责人愁眉不展。“经过多方考察和了解,我们找到了电地热膜的取暖保温方法,采用电地热膜片通过地面传热,辐射恒温的方式对整个育雏鸡舍进行加温恒温,不仅干净、环保、节能、减排,而且热度散热慢,恒温持久,可以更好地保证小鸡足部的温度,从而达到卵黄吸收更好、呼吸道疾病减少、生长机能更完全的作用。”清镇市满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东东说。

  科技兴农,智慧生金。“下一步,我们将实施‘二改三化’工程,”周时均说,“‘二改’即就是将单层石棉瓦屋顶改进为20公分保温棉+黑白膜屋顶,地埋式土法烟道改为散热性能更好的大口径金属烟道;‘三化’就是指在设备使用上将原来的单个的喂水桶、喂料桶全面改造成了自动水线和自动料线,同时增加自动温控系统,实现水线、料线、温控三个自动化,将养殖户从繁重的补水补料工作中解放出来。”

  农户参与,“人养鸡”变“鸡养人”

  养殖是靠市场“吃饭”的行业,为了消除养殖户“市场焦虑”,清镇市联合龙头企业建立起的“四提供——回收——确保”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和养殖技术,肉鸡出栏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出售,确保农民获得养殖环节的稳定收益。

  “公司回收全部合格商品鸡,我们无须承担市场风险,公司和镇级农技人员会定期指导我们开展防疫、喂养等工作,我们按公司标准建鸡舍、防疫、饲养管理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高乐村养殖户徐德清很认同这种养殖模式。

  依靠这种养殖模式,徐德清家的生活水平和其他村民一样,小洋房和小汽车是标配,相较过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像徐德清这样依靠养鸡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截至目前,温氏、大发、德康等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655户,就地解决就业1900余人,户均年收入11万元以上,实现“人养鸡”变“鸡养人”。

  肉鸡产业发展不光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四个转变”:从过去政府和企业发动农户养殖到农户自己要养殖的转变,从“外出务工”挣钱到“居家创业”赚钱的转变,从“人工饲养”到“自动化养殖”的转变,从自己动手到购买第三方服务的转变。

  站街镇高乐村村民莫进从肉鸡产业发展中嗅到了新商机。“肉鸡养殖产业发展会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建筑材料供应、设施设备供应、劳务施工、养殖过程服务、运输服务等,都能形成稳定的就业市场,这些市场的从业人员收入随着市场的扩张而增长。”莫进说。

  2021年,莫进带头成立清镇市第一家肉鸡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莫氏建进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内容全部围绕肉鸡产业服务开展,包括打疫苗防病、切嘴助力进食、品牌鸡戴脚环、抓鸡、铲鸡粪、运输、洗圈等。

  “现在请人上门打疫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我专门组织队伍到各地开展打疫苗服务,当下,我们合作社打疫苗业务已扩展到清镇之外的毕节、黔南等地,合作社技术工人现在有53人。”莫进说。

  目前,清镇市已组建专业抓鸡队伍21支,210人均年收入增加18000元;疫苗队伍32支,192人均年收入增加16000元;粪污清理队13支,104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0元。


相关资讯